第五百四十三章 出关 (第2/3页)
。
“以前咱们各打各的,谁也不服谁,今日咱话说在前头,蛇无头不行,咱要当头,你们有人不服吗?”
不等众人开口,龙在前又说道。
“你们中肯定有人不服咱。”
“那田永命就从来不愿意低咱一头,咱也不强迫他,好聚好散,对你们也是如此。”
龙在前并没有因为势大而得意忘形。
对这些以前的老伙计,他没有虚头巴脑的说空话,反而一脸的真诚。
“这么多年下来,咱的为人你们在场的大珰们都清楚,咱不是小气的人。”
“咱如果坐稳了天下,必定与尔等共坐之。”
“但咱有个要求,那就是服咱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啊,以后不能打打杀杀,随意抢掠地方。”
终于。
有人反驳道。
“钱粮都在大户手里,新王坐了天下,就背叛了兄弟们?站到大户人家那边了。”
龙在前没有生气。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难道咱们要一直杀下去不成?”
话糙理不糙。
但是很简单的道理。
不杀大户就没有钱粮,没有钱粮就无法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队伍。
别看龙在前现在说话漂亮,可他们活到现在的老贼,最缺信任。
真正能信的,还是自己手里的队伍。
兵强马壮才安心。
“你们信咱,咱们共坐天下,不信咱,好聚好散,可以去投奔田永命,日后战场想见见真章。”
“咱如果被田永命打败了,你们怎么对咱,咱绝无怨言,如果你们被咱打败,咱也不杀了你们,到底兄弟一场,送你们一场富贵,到老家做个富贵翁。”
流民军百万。
鱼龙混在,滥竽充数,真正能打仗的,不过十馀万而已。
其余的数十万,不但发挥不了作用,反而会拖后腿,又消耗大量的钱粮。
读书人说的好啊。
裁减数十万老弱病残,只保留数十万精兵。
即可削弱其余首领的实力,又能加强自身的控制力,撤裁的人们恢复生产,不但减少供应,还能提高粮食。
北方已经不能在继续打仗了。
人心思定。
以后就算扩军,也得他龙在前来扩,而不是任由其余的首领私下扩军。
众人见状。
大部分都已经认清了现实。
而且新王的诚信,很多人还是相信的,所以接受了龙在前的要求。
如此这般。
哪怕心里不满的人,也无力翻天,只能选择归顺。
至于投靠田永命。
这家伙虽然能打,但是云贵川不足持,人口十倍低于新王,想与新王争天下,没有人看好他。
打铁趁热。
话说了,事情更要落实。
“兄弟们都是为了家人才求活,原来只能让家人跟着行动,朝不保夕,现在咱们有了地盘,不需要让家人们跟着吃苦了。”
在流动作战阶段,起义军将士的家属随军行动,给作战带来一定困难。
龙在前以此为由,提出把家属留在部分城镇。
这一招够狠。
义军们的家眷都安定了,士兵们谁还会不顾家人的安危,随自家的首领乱来?
等于断了首领们的根。
只要接受了新王安置家眷,以后就算有首领想要离开,手下下的伙计们也不会同意。
而且还能提高义军的作战能力,加强了流民军的正规化。
如此种种。
几招下来,各部的首领无力回天。
自此。
哪怕不是新王龙在前老兄弟的其余贼首,已经认定了新王为主的思想。
安置了各军。
龙在前开始举行科举,收拢地方人心。
在读书人和地方大户的问题上,过去只需要为数不多的文人充当顾问、军师,参与谋划和办理文书事宜。
现在建立地方政权,以后则需要大批有文化的人充当官吏。
因此。
龙在前在河南举行了科举。
“新王应该下一道命令。”
他的幕僚出来提醒道。
“这是为何?读书不就是为了做官吗?咱又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谁还会反对咱?”
新王纳闷道。
他的幕僚露出笑容。
“读书人要脸面,我们要给他们个台阶。”
如此。
不久后,新王并下发告示。
“有不预试者屠其家。”
不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会引来屠刀。
于是。
读书人们哭天喊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