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不爱红装爱武 装【中】 (第2/3页)
中的细菌就会导致水源污染,很不卫生。
况且近的地方,一天也就只能拉运一次,远的地方甚至几天一次。每次不过拉运150-200斤,小家自己吃用还好,根本不能满足大量、持久的运输。
部长交待的几个问题中,最快得到解决的是卡车改水车的难题。负责的干部和技术同志研究后,有把握在一个星期内改装好十辆运水车。
剩下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水装进车里。
有人提议采用水泵抽水,可是水泵要烧油。汽车的燃油都不够,水泵消耗太大。加之整个迪化市里,水泵都是奇缺物资,买都没处去买,根本凑不齐运水的需要。
“要是地势允许的话,咱们可以修一道引水渠啊!在水渠末端再修一座蓄水池,池子里通上管子,直接把水引到车上!”
刘振华提议道。
他刚在沙梁子垦区修好了一条水渠,对此信心满满。
大家想来想去,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李处长把这项工作写成了汇报文件,送去了部长处。
不到半日,上级回话说,水利局专门派了一位工程师去南山勘测,勘测结果说明地面坡度条件都够,可以修建引水渠和蓄水池。
部长把整个工程分为了三组,引水渠一半一组,蓄水池单独一组。
因为这办法是刘振华想出来的,他又有挖渠饮水的经验,所以他担任了第一组的组长。整个供给部机关里除了财务科留下一个人看家外,其余35人全部并如第一组开始修建饮水渠。
吃水的标准要比农业灌溉的标准高得多。
卫生部也派来4个同志,协助进行水的质量化验,还提出了水渠修好后如何保持水源清洁的意见。
运输供给部以及后勤部的部长,不是上午,便是下午,两人不断错开时间来工地一同参与劳动,并就地解决一些问题。有时候因为整个机关的干部、战士都在工地上,就连后勤部业务上的工作也一并在工地上研究办理。
部长和各科室的负责人边挥铁锹边开会,把工地变成了办公室。同志们都说:“这样办公效率高,对身体还好!”
开工不久后,距离工地不远的妇女工厂的工人同志们,也自发的组织起来,组成了一个十几人的小队,来工地助工。由此,工地更加热闹起来,不论工作还是休息的时候,都能天道欢天喜地的歌声。
想到等女兵同志们去了沙梁子后,一定也是这样的光景,刘振华就浑身是劲!
这天下午,日头刚开始西斜,一辆吉普车从远处开来,一直开到工地的另一端才停下。
“好像是司令员!”
刘振华对身边的同志们说道。
身材魁梧,眼神坚毅,动作轻捷。
“真的是司令员!快去报告部长,司令员来了!”
部长带头,人群呼啦啦的一拥而上。
司令员和部长握了握手,冲大家伙儿打了个招呼后,便开口问道:
“现在工地上有多少人?都是机关干部吗?”
“现在一共有105个人,除了机关干部以外,还有从各个垦区抽调来的骨干,以及妇女工厂来帮工的14名女同志。”
部长回答道。
“开工多久了,预计什么时候完成?”
司令员四下看了看,接着问道。
“已经开工11天了,预计再有十天就能完成。这次还多亏了沙梁子垦区的刘振华同志想出这个办法,不然装水的问题估计还解决不了!”
部长说道。
“刘振华!”
司令员重复道。
“到!”
刘振华挤到最前面,对着司令员敬了个礼。
“哈哈,是你小子!不错,干的不错!你还是后勤部的人吧?这也算是给本单位做贡献了!”
司令员夸奖道。
“走,一起看看!”
部长陪着司令员视察整个工地,刘振华和李处长跟在后面。
“这种黄泥价格比水泥低,我们用了专门的法子,让它的坚固程度不亚于水泥。”
部长指着砌石块所用的黄泥说道。
“代水泥”是从参军的建筑工程专家那里学来的配方改良而成。以石灰、沙子和砖粉按照一定比例配置,用以代替水泥为水渠勾缝、砌石,解决渠道的渗漏、垮塌问题。
“汇报材料我看过了,现在在现场你再具体说说怎么把水装车。”
司令员说道。
“司令员,你看,这三根铁管直径20公分,长2.55米。我们把它们装在水池距地面1.8米的地方,然后把汽车开到水管下,水管对准汽车水箱上面的口子,水就能自动流进去!”
部长介绍道。
“速度怎么样?”
司令员问的很仔细,不放过任何疑问。
“预计同时可以容纳三辆车同时装水,每三分钟就能装满一辆车!连续不断的话,一小时就是60车,一天12小时,可以装720车水。按照每车平均3.5吨计算,攻击每天可以装水2610吨。根据迪化市一般吃水用水情况,平均每人每天有50斤水足够,2610吨可以供给10万多人的通水。”
司令员听后高兴的说道:
“这样的话以后迪化市人口继续发展,如果自来水设备还没有建起来,你们这三根管子也够用了!”
“就算将来人口多了,只要往池子里再多装几根管子,横竖都是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