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猜测

第三百零五章:猜测 (第2/3页)

子,此人推行这等法令,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将来可会变更?”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老者叹息一声,喃喃说道:“究竟如何,只有他知,旁人怎猜得到?”

“这……”

少年不明所以,只能问道:“那我们接下来……?”

“暂且住下,继续观望吧。”

老者摇了摇头,望向府衙:“想来很快就会有所动作了。”

……

锦霞湖,梁山泊,聚义厅中。

苏问不紧不慢的饮着酒,手中还翻着一卷道书。

法令,从来没有最好的说法。

再好的法令,也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若不合适,强令推行,那立意再好的法令,也会造下恶果,反害百姓。

所以,法令没有明确的好坏,只有合适与不合适,应该与不应该。

比如说那部争议颇多,不知是否为商鞅所着的商君书,内中便有驭民之法。

治国之道,首在弱民,民弱则国强,民强则国弱。

这一条你说他是好是坏呢?

说他好,却是愚民弱民之法,将民视为柴薪消耗。

说他坏,又确实统一了思想,稳固了统治,增强了国力。

所以,法无明确的好坏界限,只看你从什么角度,什么立场看待,再论合不合适,有没有效。

但……

这是人法!

人治之法,便是如此。

因为人心有私,再好的法令,受到私心影响,也会面目全非,不得不妥协退让,因地制宜。

如这土归国有之法。

此法好不好?

肯定好,能够有效的遏止,乃至杜绝土地兼并。

但这么好的法令,为何历朝历代都不见使用呢?

因为人心!

人心有私,权力财富等资本在手之后,谁不想多吃多占,做强做大?

公平?

越是高位者,越不想要公平,因为公平有损于他们的利益。

而最终决定国策的,又恰好是这些高位者,庙堂之上的王侯公卿,乡里之中的豪强官绅,他们不同意不接受,这样的法令怎么推行?

所以,人法人治的情况下,这种法令是没有办法推行的。

哪怕以皇者之权强推令行,最终也会变得面目全非,甚至闹得天下沸反。

这便是人法人治,必须因地制宜,妥协退让。

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