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宋朝的怂货皇帝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

第一百九十二章 宋朝的怂货皇帝 (第1/3页)

第一百九十二章宋朝的怂货皇帝

一个繁花似锦的大宋,女真人会放过这块嘴边的肉吗?

这话让赵佶和在场的所有朝臣都一脸的难看。

赵佶的脸更是黑到了一定程度。

蔡京作为求和派的老大,自然是不认同西门庆的说法,而是反驳道:“西门大人夸大了吧,金兵虽然强盛,但是其对我们大宋可是没有任何的觊觎之心,只要到时候将送给辽国的岁币转送给金国,我大宋自会无忧。”

蔡京的话也是包括赵佶在内的大部分大臣的想法。

那就是我给你点钱,你别骚扰我,去骚扰别人吧,都是抱着这种想法,花钱买安稳。

其实要是是求和本身也有点有失偏颇,所以也就很容易让人先入为主地认为“求和”的一方更加软弱。

说起来,宋朝大部分的求和都应该属于议和或者媾和。

也就是说宋朝并没有实质性的战败或者有灭国之危,大部分都是虽然弱于对方,但整体战略态势上还是能够维持相对平衡的,至少在战场上,之前没有哪个国家干说短期内就能够将宋朝灭国的。

包括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澶渊之盟也是如此,公元1004年,大约有20万辽军在辽萧太后和辽圣宗的率领下,一路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严重威胁北宋都城东京的安全,虽然此次辽军来势汹汹,但是与宋军几次交手下来,没占到什么便宜,反而只能被动的停止进攻,大宋的防守虽然很成功,但是宋朝上下对于要继续打下去,还是去和谈犹豫不决,但是当时的丞相是个主战派,他绝对如果宋真宗肯渡过黄河,亲临前线,大宋将士必能一鼓作气,击退辽军,但是宋真宗胆小,哪里敢到前线去呢?但是被丞相和自己身边的殿前指挥使高琼等人连唬带骗,最后强行扣住宋真宗,才让宋真宗渡过黄河,到达了前线

果然宋真宗一到,大宋将士士气大振,直接击杀了辽军大将萧垯凛,此时宋军已经占据了大优势,然后辽军首先撑不住了,数次写信给宋真宗求和,胆小的宋真宗觉得继续打下去,对双方都是一场煎熬,于是同意了和谈,并派曹利前往辽营,因为澶渊之盟时宋不像晚清那样被人打得抬不起头了,所以这次和谈的结果对大宋来说,并不是只对宋朝不公,澶渊之盟对大宋而言,其实一点不亏,甚至还很赚,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一下谈判的结果就知道了

一、辽与契丹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实际上,这个协议对宋朝还是很有利的,辽国也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所以也就退兵了。

当然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辽国觉得打不过了,毕竟辽国还没怎么打入到大宋内部领土的时候,真要进军汴梁城,到时候还能不能再出的来,那就是个问题了。

也就是从澶渊之盟开始,求和派开始在朝堂举足轻重了起来,而且求和派的官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

直到现在,求和派在朝堂上已经成为了第一大势力,太师蔡京,太尉高俅,中书舍人王黼,李邦彦等储相等都是求和派的主力。

其实要说他们卖国也不至于,只不过他们觉得打仗费钱,还不如直接花钱买清净,所以才会求和,而不是像秦桧那样,都灭国了还要求和。

其实,要说宋朝真的爱求和,也是不对的,真正到了存亡关头,就是蒙古人侵宋的时候,宋廷哪怕没了皇帝也要另立新君抵抗至死,足以说明这一点了。

而事实上,以宋的经济实力,每年交点保护费,韬光养晦,假以时日,收复北方领土也是有机会的,只不过北边的敌人不断涌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