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策划伏击战【求订阅】 (第1/3页)
既然要打,那就打得漂亮些。
战争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在此战中影响不大,人和是站在八路军这一边的。
日寇的侵略,残忍的对待老百姓,八路军战士几乎个个跟敌人有着血海深仇。
得知要杀小鬼子,只会浑身充满干劲,时刻都有跟敌人拼命的准备。
那么,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战场了。
地利条件,对于一场战斗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抹平双方的差距,让弱者有机会挥刀向更强者。
八路军此前常常打伏击,便是合理的使用地利优势,为战斗胜利增加胜算。
李云龙一眼就看对了,日军接下来前进的必经之路:五道口村。
从地图上标注的地形来看,这就是个适合打伏击的好地方。
但仅凭绘画的不那么准确的地图,来决定一场关乎上千人命运的战斗,是非常莽撞愚蠢的。
所以还是要先实地考察的。
召集了三个营长,李云龙一行人骑马赶往五道口,赵刚带领大部队以急行军的姿态,迅速前往靠拢。
半个多小时后,一行人沿着公路,来到了五道口村。
此地的老百姓,从一连战士口中得知,日军大举扫荡残忍屠杀的消息,已经紧急转移了,只留下了一个空落落的村庄。
他们来时还半路上遇见了,护送老百姓离开的五道口游击队。
他们的队长冯建标,得知李云龙是主力团团长,要在五道口村伏击日军掩护老百姓撤退,便主动请缨要来指路。
随他一同返回来的,还有十几名穿着老百姓服饰,拿着破枪大刀的游击队员。
日军的扫荡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想要报仇,仅凭他们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可既然主力部队来了,那就帮助主力部队给日军一点颜色瞧瞧。
一旁的李云龙正在询问游击队长冯建标情况,骑着一匹白马的陈浩,仔细的观察着周边的地形。
五道口村在山脚下,大约有几十户人家的样子。公路从村庄的左侧擦过,沿着山丘的右侧,骑山而过。
他们刚才从那边过来,骑山而过的那节公路段,足有一公里还多。
如果把部队摆在山丘上,沿着公路的左侧设伏,就可轻松的居高临下打击敌人,而敌人无所遁形必将损失惨重。
一营长张大彪一样也看出来了,他指着那座光秃秃的山丘说:“团长,那里是个设伏的好地方。
只可惜现在是春天,山上连点绿色都没有,隐蔽性太差了。
不仅仅摆不了多少人,还容易让日军的侦察部队发现。”
他的话得到了沈泉和王怀宝的认可。
没上过正经军校,泥腿子出身的八路军干部,可能理论知识不够强,但他们一定对战场战局最为敏感。
因为在一场一场的战斗中活下来,走到今天的指挥位置上,光凭幸运女神的青睐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
哪里适合打伏击,哪里容易遭到伏击,他们只要一眼看过去就能作出判断了。
可以说,别的方面他们不一定强,但指挥打仗方面,他们一定是个顶个的好手。
游击队长冯建标,听到张大彪的分析后,心忖:“不愧是主力团的人,这经验就是够丰富的。”
他率领游击队在这一带,跟日军的扫荡部队斗智斗勇好多次了。
在五道口村后面的那座五道山上,打过日军扫荡部队三次伏击。
两次成功一次失败,那两次伏击发生在夏秋季,山上的植被成了他们最好的掩护。
而失败的那次在冬季,被日军发现了他们的踪迹。不但没有伏击成功,还被敌人追得满山跑,损失了十多颗手榴弹。
可以说,伏击的关键在于是否足够隐蔽。如果不能,就谈不上伏击偷袭了。
冯建标讲述了他的一番经验,从侧面印证了张大彪的判断。
现在是春季,没有植被可以掩护,想要在那座山头上伏击日军,一定是行不通的。
没有合适的伏击地形,在两个小时内消灭日军一个大队的兵力,难度无疑是拔高了。
从困难难度变成了地狱难度。
几乎是不可能的。
张大彪琢磨了一下劝道:“团长,这里地形不合适,那咱们再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打伏击。
打伏击的地形多了去了,这伙小鬼子迟早是个死,咱就发发慈悲,就让他们多活一会。”
他怕选择此地为战场的李云龙下不来台,给出了一个台阶,好让顺坡下驴。
“爷让他三更死,就不能让他活到五更。”李云龙的目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