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小姨妈的决断 (第2/3页)
啊!
小姨妈狡黠的一笑,“二郎忘了钱庄会了吗?奴可以用鄯善郡未来的税收做抵押,来把钱贷出来啊!”
也对,张鉊无语的翻了翻白眼,他脑子都被不能再增发银票给束缚住了,没有想到虽然不能增发银票,但钱庄会吸储、放贷、异地兑换的业务还是在开展的。
鄯善郡的税收可以说是非常优质的抵押物,别说四十万贯了,八十万贯都贷的出来,利息还能比一般人低得多。
不过,小姨妈还是没意识到张贤肇去安南的危险性。
因为安南跟大理是不一样的,虽然安南经常闹事,但从始至终,这地就是金瓯的一块,从来没被封王封出去过。
要是现在张贤肇被封到安南,难保几十年后继位的太子不会对张贤肇下手。
同时,就算张贤肇能遵循父亲的旨意,忠心耿耿、勤勤恳恳治理安南,但他的子孙呢?会不会有彻底独立的想法,那真不好说。
所以在安南这个地方封个王,好处是能迅速掌控,至少在几十年内保证安南在正确的道路上。
但坏处就是,有了王号,有了名正言顺的藩国,可以想象的未来,当安南王室和中原皇室的血脉稀薄,感情淡漠以后,极大概率还是会闹出乱子的。
究其原因,就是楚藩国所在的西南在很多方面,包括物资方面都需要朝廷的支持。
但安南这地方,它连文化都能自给自足,天然就充满了独立性。
小姨妈呼吸急促了起来,一边是次子可以跟兄长在一起,坐拥百万人口大国的诱惑,一方面是未来次子之儿孙可能最终会落得吴王刘濞那样的下场。
着实难以抉择啊!
不但小姨妈难以抉择,张鉊实际上也难以抉择,这可是亲儿子,出点什么意外,他这个做父亲的,心里怎么过得去。
但形势逼得张鉊又不得不做出选择,他长长叹息了一声说道:
“按吾的判断,安南之所以总闹事,还是利益的问题。
隔中原太远,享受不到朝廷的福利,反而还要被朝廷搜刮,是人都会不满。
若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像昔日大唐那样海贸兴盛。
若是航海技术再发展一点,海船能够自由航行于大食、天竺,中原再富庶一点用得起昆仑奴,那么安南人就能从这些海贸航线得到好处,就不会那么抵触朝廷了。
而这最少还需要三五十年时间才能成势,是以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封个皇子到安南去。
但吾不能确定,这三五十年的时间内,安南会不会发生其他事情。”
张鉊这话,实际上就把选择权直接扔给了小姨妈,为什么要现在封王到安南,张鉊也已经完全说明白了。
这安南不是对单方面的被吸血不满嘛,那朝廷就不吸了,改用一个藩王来吸。
藩王替代了朝廷的角色,将这部分利益分配给安南的文武高层,形成一个朝廷通过藩王贡献拿一成,藩王自己拿四成,藩王文武高层拿其余五成的分配模式,三方一起压制下面平民的不满。
在这个中古时代,只要把当地有见识、有搞事能力的拉到统治集团中来了,下面的不满就基本可以完全无视,至少是保证几十年的安稳是没问题的。
唯一的风险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藩王会不会被挟裹,忠心会不会有问题而已。
两人沉默了半晌,小姨妈缓缓睁开了眼睛,她抵抗住了诱惑,但好像又没完全抵挡住,因为她对张鉊说道:
“那就不称大王,不开府,只给王爵,从王南去的功臣不封君侯、方伯、巡检使等,只给卫所军指挥和小巡检。
三哥儿去了就只管兵事,民政还是归朝廷。”
张周由于国内外都有巡检使,因此将藩国中作为封君的巡检使称为大巡检,国内只是八品武官的巡检司称为小巡检。
张鉊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不就是明代黔国公沐家镇守云贵的套路嘛。
即将军权和政权分开,省府州县这些事情还是归朝廷派流官治理,封君则作为当地最大的武装头目控制兵事,镇压、讨逆、绥靖等工作都由封君完成。
只不过黔国公是当云贵土司们的首领,在册封之后,沐家就是云贵名义上最大的土司。
而李若柳的这个提议,是让张贤肇去当整个安南卫所军指挥使们的首领。
或许是个办法,张鉊缓缓点了点头,那就让张贤肇去当个王好了,再把安南十三州设十三个卫所军。
这些卫所军不归行省平章指挥,也不归兵部和枢密院,就归张贤肇管理。
“这样也行,那就封三哥儿为唐王,食邑一万五千户,建唐王左中右三卫为护卫,十三州每州设两千户卫所军,再设三十九巡检控制关键,他们都归三哥儿统辖。”
这一万五千户的食邑可是实封,差不多有七万五千人左右,十丁抽一也能有三千多兵。
下面的十三卫和三十九巡检也能有个三四万户,总计可出兵万余上下。
这五万多户,就会成为安南的人上人,不管是对内镇压还是对外讨逆,应该都够了。
不过小姨妈显然不满意,她把张圣人从她被压麻的大腿上推了起来,随后伸出五指对张鉊晃了晃说道:
“我出五十万贯,给三万户,再把两汉的旧交趾城给三哥儿。”
三万户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