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9风暴之始 (第1/3页)
“我争也不争,办好差就是在争,因为我可以理顺朝堂。
不争,是因为现在朝堂太复杂,接任就必须处理叔大留下来的烂摊子。”
是的,在魏广德口中,张居正的政治改革,到现在其实留下的就是个烂摊子,很难收拾。
即便之后,张居正死前完成了考成法和大部分清丈工作,推行了一条鞭法,但依旧是个烂摊子。
因为张居正到死,他推行的改革,其实都没有全部完成,只能说完成了大部分而已。
这也是后来很轻易,万历皇帝一句话就可以全部否定的原因。
从这也可以看出来,自古政治改革的危险程度有多高。
听到魏广德这么说,徐江兰也是微惊。
不过她知道自家男人是个有主意的,应该有办法解决的,否则也不会问出来。
“何况,到最后,一切还是要看宫里是个什么态度。
就算我真要下场争这个首辅,最终还得宫里点头才行。
虽然陛下和太后那里,我总算还有一点脸面,但叔大赢在起手。
在我和他之间,两宫应该还是更加信任、倚重张叔大才是。
下午出来的时候,陈矩也给我透了消息,两宫和陛下确实偏向于夺情,他也是怕我冒然掺和进去,引得宫里不快。”
魏广德开口说道。
“那咱们就别去争了,顺其自然就好。”
徐江兰终于开口说话道,随即又把今日下午收到定国公府礼物和英国公府请柬的事儿说了出来。
魏广德看到徐江兰递过来的请柬,抬头就是邀请魏夫人徐氏于某日到府游玩,魏广德双眼微眯问道:“英国公府是有什么事儿?”
“好像是张国公二女儿年满十五岁,欲行笄礼。”
徐江兰开口说道。
“原来如此。”
魏广德点点头,说道:“知道了,你去吧,注意若有人问起,知道该怎么说吧。”
明制笄礼,古代汉族女子的成年礼,源自《礼记·内则》的“十有五年而笄”,象征着女子已到出嫁的年纪。
笄,即簪子,代表着古代女子成长的标志。
笄礼,即华夏女子成人礼,属于五礼中的嘉礼,因仪程中的「加笄」、即在头上戴上首饰发笄而得名。
在此以前,小女孩头上是不能带饰品的。
皇家有皇家豪气,勋贵也有勋贵的气派,华丽至极,平民百姓只能望而生叹,万不能及。
但不论皇室还是平民人家,都是要行各自的笄礼,以表示自家女儿许嫁。
这样,有求亲念想的人家,自然就可以开始动起来了。
笄礼用后世通俗的话说就是,女子许嫁,即可行笄礼。
如果年已十五,即使没有许嫁,也可以行笄礼。
笄礼由母亲担任主人。
笄礼前三日戒宾,前一日宿宾,宾选择亲姻妇女中贤而有礼者担任。
笄礼冠服,用冠笄、背子。
将笄者为一加服,双紒发式、着衫子。
按朱子《家礼》,笄礼只用一加,冠服用褙子,也就是襦裙。
按照礼典记载,并参考有明一朝衣冠制度、风尚流变及相关容像,初加冠服用袄裙,并加发笄,着弓鞋,衣冠齐整,威仪可瞻。
之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逐渐形成三加。
虽然对于平民来说,笄礼更多表达的还是“有女待嫁”之意,但国公府当然不会如此简单,自然是按照礼制把礼仪要做完的。
笄礼之加笄,如冠礼之加冠。
然而冠礼的三加首服,与所穿着的衣服均有对应,但笄礼的三加首饰头面,除了考虑与衣服的对应外,还需要考虑每一加对应的发髻,与首饰穿戴的可操作性。
综合考量有明一朝首饰头面和发髻的风尚,初加首服在梳成狄髻状的发髻上,戴狄髻头面中的花头簪。
身穿袄裙,这也是明朝对女子上衣下裙装束的统称。
袄指有里的夹衣,无里的单衣称为衫,袄与衫的形制相同,袄裙也可称为衫裙。
裙,在明朝最为盛行的是马面裙,两侧打褶,前后有两个光面,故称马面裙。
根据审美和需要,还可以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