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4西南财宝

1264西南财宝 (第2/3页)

成堆的银子,但还真没人敢伸手。

因为太仆寺常盈库的银子支出得有出处,也就是用到军事方面,这点其实很难。

毕竟,大明官场并非铁板一块,内部按地域分成数个派系,还有阁臣为首的一群人存在。

相互之间的监督,就是常盈库的银子就在那里,但是谁都不敢动的原因。

即便是权侵朝野的严嵩,严世番也不敢打这笔银子的主意。

魏广德终究还是走进了首辅值房,他主动冲王国光拱拱手,而王国光这会儿正在气头上,根本就没理他。

“现在才什么时候,太仓的存银已经没多少了,都已经定下来了,都是年初定下的成例。

工部的银子支走以后,后面除了礼部能拉走皇帝大婚的银子,其他衙门的都只能拖欠到明年再说”

王国光继续说道,把现在大明户部的老底儿全部都抖搂出来了。

“没银子,那之前九边的军饷,还有西南的犒赏银子.”

魏广德听到王国光的话,心里就是一紧。

别的衙门有没有银子只用他不关心,但是兵部那边的银子他得上心啊。

兵部没银子,地方上就得闹,说不定又是一场哗变在所难免。

好吧,朝廷已经多少年没有闹出因为兵饷而发生哗变的事儿了,要是真发生了,他这个内阁次辅可就难辞其咎。

“王尚书,户部每年支应,兵部的钱可都是有着落的,别的先不说,到时候兵部的银子可不能少,拖欠的后果太大,你我都担待不起。”

涉及到自身利益,魏广德马上就插话道。

明朝军队的哗变,其实主要还是从土木堡事变之后开始的。

起初明朝的军事制度是朱元璋设计的,守卫京城的是明军“三大营”,这是明朝最精锐的部队。

其他地区是“寓兵于农”的卫所制,军官都是世袭的,世袭制就成了他们胡作非为的保护了。

底层士兵要么就是世代必须当兵的军户,要么就是充军发配来的,整天被军官们随便差遣,甚至被迫帮军官们经商、种田,就跟军官的奴隶差不多,逃跑现象非常严重。

部队里倒卖军粮、克扣军饷的现象很普遍,甚至武器装备都大量作假,这种状况不止是边军,京城的明军三大营也一样。

军队的腐败直接导致军队战斗力快速下滑,经过土木堡事变后,武勋逐渐退出朝堂,文官控制了大明的权利。

然后就是九边的军饷成为文官和武勋两者之间入口的肥肉,过这块肥肉可是武勋独占,现在得分一块给文官,自然就让底层军士的日子更加难过。

南边的卫所,当兵的吃不饱饭可以选择逃亡。

而北边的屯田制本来就崩溃的早,士兵也没地方可以逃亡,毕竟需要防御蒙古人南下,长期都是驻扎在营地里。

为了吃饭,于是边军终于忍受不住就开始闹饷,进而发生哗变,或者说兵变。

虽然按现在的体制来看,这活脱脱就是需要严打的恶意讨薪行为,不过军队毕竟不同,组织架构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每次闹起来可就是大事儿。

远的不说,嘉靖朝就是明朝朝中的拐点,之前不管是正德朝还是弘治朝,总还有老祖宗留下来的余荫,有户部老库银子支撑着,也就是下面的人吃相难看导致闹出兵变的事件。

可到了嘉靖朝,败光老库银子以后,那就是真的没银子可用了。

于是嘉靖朝大的因军饷而发生的哗变就有六次,其他小规模的哗变那就层出不穷,至少也有十九次上规模的哗变。

全部参考正德末年甘州兵变发动,其实都是军队里中低级将领在主导,根子其实还是基层的文武之争,利益分配不均衡,武人直接选择掀桌子。

扯远了,就近了说,隆庆朝以后,内阁对于兵事愈发重视起来,不管是高拱还是张居正,都考虑到明军底层是不的情况,所以在财政拨付上优先保证兵部需要。

这个结果就是最近几年,特别是进入万历朝以后近十年时间里,地方上再未发生过军队哗变的事件。

当然,魏广德也不敢拍胸脯说下面没有发生,或许有,只是规模比较小哗变,很快就被地方官员动手平定下来,然后捂盖子没有上报。

其实,大明地方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