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江淮风云 (第2/3页)
可以理解,但是他这分明是拿整个江淮省的经济做赌注。
到底谁对谁错,马上就有分晓。因为江东省委记董正权已经根据上次与张一凡的谈话中,所提及到的观点,进行战略性的布署和调整。
江东省是排名全国第二的经济大省,当他发现江东存在的问题时,立刻就组织了专家研讨会,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讨。
心态,决定成败!
方南自然看到了这篇文章,他当时就有些担心,陆记已经如此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自己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唱反调的味道?
他真不知道自己这篇调查报告,要不要继续写下去。
但是他没有接到张省长的任何通知,他只得硬着头皮,继续把调查报告作完。
张一凡接到方南报告的时候,明显有些迟了。
他根本就没想到陆记的动作这么快,抢先一步,先声夺人。自己这个时候再把这个炸弹丢出去,有点不识时宜。
欧阳三号的那篇文章,立刻引起了一阵强烈的反响。一些具有先知先觉的商家,显然看到了政府的态度。房地产做为经济建设的巨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在这篇文章的暗示下,江淮省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圈地高*潮。
江淮省要大力发展经济,拉动内需,实现超江东赶广省的目标,房地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房地产的情绪高涨,已经有房价虚高的苗头。张一凡在湘省之际,还是03年初,一般的中小城市,只需要三万左右,便可以买一套八九十来平方的商品房。
仅仅过了一年,在04年底,湘省中小城市同等级的房价已经涨到五六万左右。一年多时间,房价已经翻了一番。而在江淮,江东这些沿城市,已经番了二到三倍不止。
基于这个问题,张一凡为了避嫌,他托沈婉云在新华社发表了一篇《警惕房价虚高,沫隐现带来的的经济忧患》的文章。
其实这个问题,在03年老总理下台之前,他已经指出了。当时他就针对沿海以及一线大城市,说明这个问题。在当时工人工资,已经无法满足房价日益高涨的需求。沿海城市居民已经有买不起房的担忧了。可惜,这个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张一凡这次只是旧事重提,借新华社的压力来警示陆正翁。
陆正翁自然看到了这篇文章,而且很多人很自然地就想起了这中间的微妙。
陆正翁本来在车上,电话是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