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新见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新见 (第2/3页)

维持相对的平衡。其位置也是任何想要搞事的地方势力,都无法回避的存在。

另一方面,在天朝宗藩体制下,岭西的诸侯外藩间,也有三六九等之别。通常情况下,地位最高的自然是唐人诸侯,及其后裔分家支族,其次是追随征战的各族归化诸侯;以及协同作战的本地土族。

此外,还有一些被击败和征服的本地势力,在降服后接受了大唐的册封,就此分裂成若干个中小藩属;也构成了大唐/天朝的宗藩体系的最外围部份。而在唐人诸侯间,同样也有一条隐形的等级资序。

其中资格最老的,无疑是第一批分封域外的西征将领,及其流传下来的家门后裔。以追随对年的亲兵和将校为世臣,就地解甲归田的军士、兵卒为藩士,世代尚武成风,堪称唐人诸侯中的武力担当。

而身份最为显赫和尊贵的,则是大唐外迁/分封的皇族宗亲,其陪臣和属官、仪卫;同样构成了最初藩邸的基石。其次,是来自东土大唐的高门望族、勋贵戚里、大臣显宦的子弟,在域外建立的分支。

她们同样有来自家族的扶持,也有追随创业的家将部曲,门人清客;因此,当这些高门显贵子弟,在域外的激烈征战中,最终脱颖而出或是站稳脚跟,自然也构成了,第二、第三代的诸侯外藩中坚。

而待到第四代、第五代的外藩诸侯诞生时;成分也变得更加复杂,甚至有些良秀不齐的味道。除了照例追逐功名和基业的各家子弟外,也混杂大量商人、会社和义从团体背景,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

因此,当这些源自东土的形形色色民间势力;因长期捐纳赞助和协从大征拓的功劳、资历,而最终得到相应城邑和土地作为酬赏;或是指定区域作为立足之地后,自然而然也形成了,新的藩家雏形。

只是,这些藩家的内部关系,就要松散和混乱多了;作为明面上的蕃主家族,也只是诸多一起创业的老兄弟(合伙人/投资者),公退出来的领头人而已。因此,常常存在有力世臣与蕃主的博弈较量。

而作为大唐在岭西各地,为数不多的驻军和相对有限的官方力量;只要能长期团结和依靠,其中一部分忠于大唐的诸侯外藩;就可以轻易的压制住大多地方势力;让时间来完成潜移默化的渗透改造。

而姑墨州/都督府,就是这种理想状态的典范之一。境内既没过于强力、强势的大诸侯,也没太过深厚的背景和渊源;更没战败后迁徙安置的土族残余,依靠繁衍生息的唐人后裔,已实现部分郡县化。

不过,江畋也没有选择进城,因为身为半个本地人的“追风大侠”冯保真,已经通过本地的关系,预先将消息打听好了;而曾经多处往来过,这条线上的义从首领曹元深,也找到了目标的所在位置。

那是一处距离首府怛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