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章 (第1/3页)
山西,古称为晋。
山西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
山西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
三晋大地,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河本大作跟阎老西的关系,东京和南京高层,早就心知肚明。
阎老西出生于SX省五台县河边村,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
九岁入私塾,读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与部分四书五经。
14岁辍学,随父阎书堂(字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方面的投机。
光绪二十六年,阎老西在一次投机中惨败,负债累累,父子二人被迫逃往省会太原躲债。
光绪三十年7月,他被官费保送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振武学校学习日语,后入弘前步兵第31联队,实习期结束后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期间,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下,阎锡山于光绪三十一年10月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会见先总理,并参与制订了中国同盟会的“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
即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
从此,阎老西登上了政治舞台。
宣统元年,26岁的阎老西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
当年11月,奉召赴京参加陆军部举办的留日归国士官生会试,考列上等(分优上中三等),被赏给陆军步兵科举人并授予协军校(相当少尉)的军衔。
当时陆军部提出新军协统以下军官须以学生或带过新军者充任,阎老西在几个月之内即升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相当于上校团长)。
在此前后,阎老西同其他同盟会会员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把山西新军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同盟会会员和革命同情者的手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太原的同盟会员密谋响应,但因新军有枪无弹,未能发难。
说来也是搞笑,当时清廷在山西的统治,已经政令不出太原城了,为了防止有人作乱,直接就把新军的弹药拉走。
但这也间接的阻挡了,新军的起义,让新军手里的枪,直接变成了烧火棍。
可一时不给子弹,但不能永远不给子弹。
这种做法就是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但当时的巡抚,也只能用这个办法,尽可能的拖延。
但来到了宣统三年10月28日,第八十五标奉命出发南下平乱,领到了子弹,阎锡山等同盟会会员当即决定起义。
29日晨,该标中国同盟会会员杨彭龄、张煌等宣布起义,公推管带姚以价为起义军总司令。
起义军攻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军政府,公推阎锡山为山西都督。
山西爆发革命,清廷一片惊恐,立即命令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率部镇压。
吴禄贞本向往民主革命,先前曾参加过唐才常的自立军反清起义和华兴会的长沙起义,早已是个革命者。
此时准备联合锡山山西民军在北方革命,遂邀阎锡山于宣统三年11月4日在娘子关会晤,商定共组“燕晋联军”,吴禄贞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任副都督兼副总司令。
阎锡山即派兵一营开赴SJZ,与第六镇官兵共同截断京汉铁路,扣留了清政府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用物资,阻止袁世凯入京就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并拟挥师北上推翻清廷。
袁世凯恨之入骨,收买吴禄贞的卫队长将吴禄贞刺死,“燕晋联军”的雄图遂告失败。
宣统三年11月15日,清政府改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并命曹锟第三镇进攻山西。
宣统三年12月13日,清军攻占娘子关,阎锡山采纳中国同盟会会员景梅九的建议,决定分兵南北,继续战斗。
阎锡山率民军一部北上绥远,曾攻克包头、萨拉齐并向归绥进军。
副都督温寿泉率民军一部南下河东,配合山西民军攻克运城、绛州并围攻临汾,在后方和侧背对清政府构成极大威胁。
参加辛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