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宿营刘店镇 (第2/3页)
战百胜。”
徐光祖叹道:“唉,谁不知道这个道理呢?可是我大明的军官,像你苏改之一样对待士兵的,能有几人?他们也就能够善待自己的那一小队亲兵,对阵之际,也就是靠那些亲兵去冲杀。说哪个将军的麾下会打仗,其实说的就是他的亲兵能打。”
苏昊道:“既是如此,那他为什么不把其他的兵都遣散了,光养一群亲兵就行了。”
徐光祖道:“你傻啊,兵部拨军饷,是按士兵的人头算的,把其他的兵遣散了,兵部还能给多少钱?我这样跟你说吧,有的将军,就是麾下养1万士兵,然后从每名士兵头上克扣5两银子,凑出5万两,养500名亲兵。
士兵名额越多,能够克扣下来的钱也越多,这样养的亲兵也就越多,他就越能打仗,你听懂了吗?”
徐光祖这话有点绕口,不过苏昊还是听明白了。说到底,明军中大多数的士兵所起的作用,就是替军官挣军饷,打仗的时候是指望不上他们的。既然不指望他们打仗,军官自然希望这些士兵干脆只有一个名字,而不需要实际存在。事实上,许多军官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这就是所谓吃空饷的情况了。
兵部的官吏都知道军队中的这种情况,但却没有动力去改变这种情况。因为吃空饷是非常恶劣的欺诈行为,所以兵部经常要派人下去检查,看看军队里是不是真有这么多人。军官们为了应付检查,就临时找几个人来充人头,事后一人发几文钱当辛苦费。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实上面的官吏也不是傻瓜,他们也知道下面的对策是怎么回事,但既然下面把事情做得大面上过得去了,下去检查的官员又何苦过于认真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拿个红包回京,岂不快哉?
套句时髦的话,这就是体制问题啊,幸好家大业大,也经得起折腾。明军虽然没有战斗力,但好歹有好几百万之众,临战之时,吓也能把敌人吓个跟头,这就足够了。至于说几十年之后一支农民起义军加上极北之处的一支八旗军就能够把大明掀翻,除了苏昊这样的穿越者,又有谁能预见到呢?
“唉,徐叔,这大明的体制问题,肉食者谋吧。我苏昊是个小人物,能够做的,也就是把我这一营人带好,也算对得起圣恩了。”苏昊打着马虎眼说道。
“你还得想着怎么对得起我。”徐光祖道,“老夫我先前被你骗到淮安,刚刚有点喜欢上那个地方,你又要去什么汝宁。汝宁那种地方,吃没什么吃的,玩没什么玩的,你让老夫上那干什么去?”
苏昊笑道:“徐叔,我听人说,汝宁女子甚是热情,徐叔就不想在汝宁喜迎第二春?”
“去你小子的!”徐光祖让苏昊给气笑了,“尽拿老头开玩笑!看看这天色也将晚了,前面有个镇子,咱们今日就在镇子上扎营吧。走了这么多天的路,嘴里淡出个鸟了,咱说好了,到镇子上,你要请我喝酒。”
“敢不从命!”苏昊毕恭毕敬地应道。
队伍向前面的镇子行进,斥候跑回来报告,说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