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战略:清江造船厂 (第1/3页)
朱允炆也考虑过制造铁船的可行性问题,后世有机器挖矿,有高炉冶炼,有电焊加工,可这是在古代,纯人工时代,真的能制造出铁船吗?
答案是:
能!
任何人都不应该小瞧中国人的智慧与能力,在一穷二白的年代,在算盘的声音里,在金银滩猎猎的寒风中,在日以继夜的钻研中,在罗布泊的惊雷中,明明白白,堂堂正正的证明了一点:
中国人是有智慧,有能力解决一切难题的!
后世人如此,大明的大国工匠们,不应该也是如此吗?
没有机器挖矿,那咱就用人挖,没有高炉冶炼,那就用矮炉,没有电焊,那就用锤子敲,铁壶都能包出来不漏水,船你们包不出来?
在朱允炆看来,铁船制造最大的难题,还不是这些技术性的问题,而是动力问题。
一般铁船还好,没有风的时候划桨也还能跑跑,但如果是大铁船,没有风怎么跑?
宝船有长橹,拼了力气吆喝吆喝也能坚持一段时间,可大铁船自重更重,吃水更深,把长橹挥断了,也未必能提供多少动力啊……
说到底,铁船还是需要配蒸汽机才合适。
看来需要在国子监专门开设一个蒸汽动力学专业,总靠人力也不是个办法……
“皇上,我们输了。”
梁尚才、王二等人低头,一脸愧疚。
朱允炆哈哈大笑起来,摆手道:“输赢并不是结果,明白问题,找准方向才是结果。古人有曹冲称象之典故,想来你们也是熟悉,朕就不再多说。大象在船上,如此沉重尤能支撑,这铁船在水上,为何就不能跑?”
“说到底,是我们没有想过制造铁船罢了,毕竟木材到处有,取材方便,打造起来也方便,而铁料本就少,拿来造船属实有些浪费,加之造船不易,纵有人动过这心思,怕也无法实现。”
梁尚才疑惑地问道:“那皇上让我们制造铁船,是为了?”
朱允炆收敛笑意,严肃地说道:“前人没有做到,我们后人做到了,不是更显得伟大吗?”
“伟大?!”
梁尚才不太明白这个词的内涵,但似乎自己的余生,不再是那么迷茫了,而是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有了一个更有奔头的目标,那就是:
铁船!
朱允炆粗略地解释道:“其实先人在这方面已经有过研究,墨家还专门论述过。朕简单的说下,这物体在水上是漂浮,还是沉下去,与物体是铁,是石头,是木头本身没有关系,而是与水有关系。”
“这……”
梁尚才等匠人惊讶不已。
浮不浮在水面上,不是看上面的物,难道只是看水?
若这是正确,那锤子、榔头、石头……都能漂在水面上?
看水?
水有什么?
朱允炆解释道:“水中有一种力,名为浮力,也就是向上托举,不让物体下沉的力。而浮力的大小,不是由木头决定的,也不是由这铁锅决定的,而是由木头放在水中时,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