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船厂三大弊病 (第2/3页)
并非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造河船算不得难,只不过帮工指挥厅与都水司两头说话,船厂两边听,造条船争议不止,船厂也拿不准到底该制造什么制式的船。”
夏元吉不解,看了看远处的船坞:“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孙锐叹息:“帮工指挥厅帮工认为清江造船厂应该打造大型漕船,至少可以装载两千石粮食,甚至想要打造三千石粮食的漕船。而都水司则认为清江造船厂应先行打造四百石的大黄船与装载一百至二百石的小黄船。都水司与帮工指挥厅两者意见不同,时不时会波及到船厂,一些已经铺设好龙骨的船,也被拆了。”
“岂有此理!”
朱允炆愤怒了,好好的船怎么能因为这点争议而拆了?都水司与帮工指挥厅都是干什么吃的?
孙锐当时的心情与朱允炆一样,简直是岂有此理,但又能如何?
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副提举,提举司里面都不起眼,在都水司里面根本说不上话。
至于帮工指挥厅,人家直接与都水司对着干,你又没有半点办法,毕竟他们的职责是督造、监察,他们说船不合适,那就是不合适,说让拆,你不拆都难。
杨士奇对发怒的朱允炆说:“如此看,这船厂还是不应该设置两个管事人,应该安排一职来作统筹。”
夏元吉附和:“都水司隶属于工部,帮工指挥厅隶属于兵部,又是平级,意见相同时尚还还说,若意见相左,难免会出现争权,内耗,是应该安排更高一级官员来作统筹。”
朱允炆深深吐了一口气,强压怒火,自己辛辛苦苦,耗费了多少心思,抵住了多少官员的言论,为的就是早点建好清江船厂,他们倒好,自己先内斗起来了!
“其实,在这件事中都水司与帮工指挥厅都没错。”
孙锐说了句公道话。
朱允炆有些好奇地看着孙锐,开口:“为何说没错?”
孙锐认真地解释:“帮工指挥厅想要大型漕船,这对于宽阔河道,诸如长江与运河较宽处而言,是合适的,也是稳妥的,至少送粮到淮安不成问题。从这里看,帮工指挥厅帮工考虑的是当下之利,当下所需。”
“可自淮安向北,运河有些路段并不宽阔,水深也不足,大型漕船很难行运,过闸座都困难,若是货物过多,还可能会搁浅。加上会通河疏浚正在进行,待京杭大运河再开,粮食必然北上,此时继续使用大型漕船就不合适了,只能使用大黄船、小黄船。都水司一力主张打造大、小黄船,考虑的是未来漕运之利。”
杨士奇称赞:“此人倒是有趣,说了个明白,还两不得罪。”
茹瑺也感叹:“一是眼下之利,一是未来之利,看似都有些道理啊。”
朱允炆摆了摆手,严肃地说:“岂能为眼下之利而牺牲未来之利?清江造船厂就这么多匠人,即便是现在全力营造大小黄船,也不可能在一年内支撑起向北漕运。”
漕运不兴盛,向北就无法打造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