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大调整,造价司

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大调整,造价司 (第3/3页)

六十五万贯。」

夏原吉听得有些心疼。

如此多的钱财,就为了这一点路,到底值不值得……

夏原吉思忖一番,沉声道:「铁路修筑是国之大计,户部本该全力支持。然铁路耗费实在过大,当引入各种手段,节省开支。京通铁路可行,但户部只能出一百万贯。」

黄福有些着急,连忙说:「夏尚书,铁路耗费何其多,不仅要征用土地,发给百姓赔偿,安置百姓,还需购置大量铁石,需征调大量民力分班劳作……纵万千节省,最多节省十万贯,也不可能省去六十五万贯。」

夏原吉摇头:「未来要修的铁路多,若不将花销降低下来,每一里铁路张口便是三万贯,朝廷要修万里铁路,岂不是需要三万万贯?如此海量的财政,朝廷很难拿出来。」

黄福看向周昌。

匠学院院长周昌思索片刻,对夏原吉认真地说:「这样吧,国子监重新梳理施工工序,最大限度节省花销,若依旧无法控制在一百万贯以内,户部应再给与支持。」

夏原吉没有给后路,干脆地拒绝:「京通铁路户部只拨给一百万贯,剩下不足你们自己想办法。」

周昌、黄福无奈只好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看了看夏原吉,明白他的担忧,对黄福、周昌等人表示

:「铁路是未来基建最重要的事,然造价确实惊人。你们需要想尽办法缩减成本,同时确保修筑质量。」

黄福、周昌无奈,但也只好答应。

其实两人也清楚,一旦铁路开建朝廷必然不可能允许其烂尾,后续缺额的钱自然会补充上来。但铁路造价居高不下的问题是现实,以朝廷目前的财力来论,一年支给铁路的钱财还不够铺筑二百里路的,想要将铁路修个四通八达,贯通主要城镇,需要的钱财将是天文数字。

如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就成了国子监与工部必须解决的问题。经过商议之后,工部负责降低施工阶段、基础夯实、物料运输等方面成本,国子监负责解决采矿、冶铁、铸造、火车制造等方面的成本问题。

为此,工部与国子监抽调了一批人,负责工程造价管理,名为造价司。

造价司的出现,标志着大明工程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粗放的管理开始退场,精细化管理进入工程领域。

而在不久之后,造价司所取得的降低成本效果将震惊朝廷,并被引入至造船厂、矿场、草原城墙筑造等等领域。

蒸汽机喷薄着黑烟,远处的大陆越来越清晰。

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人站在甲板上,盯着远处的大陆,一个个眼神中充满惊喜。

经过惊涛骇浪,劫后余生,终是有惊无险地来到了这里!

这里将是大明燕国!

朱能下达了减速的命令,船队将会沿着海岸线向北,找寻东平城东部,适合登陆、停泊的天然港口。

朱棣给那里起了个名字:日月港。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