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灵性圆满 (第1/3页)
从北至西跨越草原雪山,并未停下的陈屿又接连渡过数次天雷,每每引下都需要将雷云扩张许多,否则难以充盈体内。
受此影响,肉身体魄的避法之效还在不断变得强大,他对此乐见其成,倒是没有过多干预。
如此脚步依旧。
未曾动用术法,也未腾空飞遁,就这般似疾似缓悠然走在无人地域上。
念头空灵,心湖宁静。
直到雪山隐没,草原褪去青色。起伏的高耸山峰化作丘陵连绵。十余日后,大风席卷黄沙铺天盖地,而后入目所见便只剩赤黄戈壁。
漫漫一路。
于耸入云霄的高山俯瞰,于幽深未知的洞窟游历,行踏山河,纵观无数堪称瑰丽的天成美景,夺天地造化、鬼斧神工。
陈屿第一次真正放开心绪,体会到难言的自在,非囹圄于人世,亦未久困藩篱不得脱出。
心境似有提升,他不在意,哪怕凝聚灵机的那片意识海洋久违变作风平浪静,息了动静,陈屿也不作深究。
沉浸在轻灵玄妙中去,行走在旁人眼中的险恶苦地,他仿佛游山玩水般,久久难以自拔。
等到从中回返神思,数月积蓄水到渠成撬动了关碍,无波无澜,灵性升华的最后悄然完成。
浑然一体,饱满通透。
过程并无事前预想那样动静横生,平静地开始且结束。
在他未曾思虑的时候。
「好事一桩。」
气息削去了浮躁后的陈屿浮上些许喜意,不过心念依然平淡,平静接受了灵性升华的结果。
实际上他很早前就已经有所预估,唯独时间上要早了十天半月,大概是由于这次意料之外的自然感悟。
沉下心思再去体会,讶然于法力增幅之多,可谓又一次暴涨,他倒是不算太意外,作为一切非凡之始,灵性擢升后本应产生如此效力。
让他惊讶的还有体内法力很温顺,如臂使指,三法合一间的转化十分自如。好似一切都随同灵性一起变得圆融,预想中的桀骜难驯没有出现。
试着再施展融法于身、融身于灵等手段,明显比以前负荷与消耗微弱,且灵活程度大有提高。
略微做了些尝试,知晓灵性完全升华后带来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法力提振、精神愈发饱满、思维被强化,甚至心灵境界都好似被稳固,现在的他还能把握住不久前那一丝感悟,只要稍稍散去杂念,就可沉浸其中。
这种状态下领悟与思维能力将远超平时,并且心念唯一,不再受外界影响。
「万法镜作为「自助演算中心」尚未弄明白,结果这边修炼着先把自家脑袋给做到近似地步。」
不去多想,既然已经打定主意要布置大阵,那么万法铜镜作为手上仅有的两件灵器之一,乃是承载核心的最佳选择。
况且之前就念叨着要调试泉眼释放出的过量灵性,至少要令其稳定,不至于掀起变故,那么契合灵性且具备有演算、洞悉、临摹灵文之能的铜镜更是合适。
除非他能在之后找到另一件如此匹配的灵器用以替换。
短期内很难做到,陈屿已经开始利用手上随身携带的泉眼,解析性质,将一些功能灵文化,镶嵌进万法铜镜中去。
以便往后驾驭操控。
这些琐事且扔在一旁,陈屿享受着徒步远行的乐趣,饥渴困顿、霜寒炎热都于他无妨。走走停停,想起了便掏出铜镜打磨一二,偶尔去天外天逛一圈,其余时候多是悠哉悠哉赶路,观览风光。
纵使如此,许是灵性升华后与意识结合更紧密,思维活跃过了头,看风看山看云,这些往常再普通不过的事物,落在此时他的眼中也能激发一阵阵感悟。
从山石中体会厚重坚实,从沙漠中感受浩瀚炽烈,从苍云澹澹中明悟云天变化奥妙……
兼有沿途所遇植株,各式各样,其中某些形貌之古怪、习性之苛刻、效用之复杂可谓大大丰富了他的见闻。
灵光奔涌,顿悟如潮。
境界日益稳固。
新的灵文、改良术法、愈发精深的变化……种种合在一起,意识深处那一轮皎洁法象,终于褪去了虚幻不真,凝出一抹绚烂虹光。
……
夏日渐尽,秋风瑟瑟。
昏黄的夕霞抚照,青山秀美。
「山上的雾?」
村中老人杵着木杖,瞧看面前的中年道士,见对方模样,摇头说道,「老朽也不知何时起的,只知越来越厚,去年还不是这般,后来降了几场大雨,那雾啊就像融冰的江水源源不断……」
蒋勤安背着剑,以布囊裹之,免得惊扰了乡里。他一手提溜包裹,里面鼓鼓囊囊装了不少东西。
闻言不由无奈,回身望去,不高的山峦半遮半掩,泰半掩映雾气中,乍一看好似仙云妙境,实则其中古怪早已在附近流传许久。
问过周围几处村寨的村人,都言说青台山上的浓雾不知何时出现。缘由亦是不清不楚,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有人说去岁春时就有,萍雨后雾气就一直没散,也有人称或许是入秋后几场霜降导致。
只是这般浓郁不散的大雾,实在闻所未见。村寨中见闻最广、年岁最长的老丈都直呼惊奇。
一年多了,无论天阳灿烂还是其它时令节气,霜雾始终严实,但凡有人入山都如遮眼前,白茫茫一片。
又有猎户口口声声,说是在山北远望有漩涡起伏,雾气宛若龙腾,于是渐渐有人传闻山上许是出了鬼神妖怪。
引得不少人在家中多供奉了面长生牌位。不清楚到底何方神圣,百姓便以青台为名,刻了个「青云灵台大神」的名头。
当然,知晓石牙福地一事的人也猜测会否其中有隐修之人得道,怀疑这是羽化登仙的异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