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8、也就是个抵账的玩意儿 (第1/3页)
这位财神爷恰好已经算是水乡古镇的行家。
他陪着黎鞍、天海到右岸去勘察过那片南部海角的初拟外景地之后,导演跟男女主演都分道扬镳去忙自己眼前的事情。
花一年左右的时间分别酝酿准备,可能有些人会回头糊弄、凑合摸鱼。
反正合同已经签了,参与定金也拿了,到时候再说呗。
这三位却无比相信对方会深研准备,自己稍有懈怠可能就会掉队,成为这部戏的短板。
绝对的回头都在琢磨。
李和信就进入到这种噌噌噌提升的状态。
毕竟他这边的民国水乡剧组也是精品化的路子,牟子红出了名的精雕细琢不好糊弄,所以李和信掌管剧务的同时,演个配角管家也能学习汲取到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表演技巧跟理念。
疯魔了都。
他从右岸回去,还顺便按照荆小强的建议找了那两位右岸老戏骨的合约资料,回去跟牟导选角儿。
但这部戏比上辈子的演绎,早了快十年。
黄山思跟邹珣都更加年轻水灵,除了演技需要打磨,两人的灵气绝对爆棚,可这两位饰演大老爷跟原配大房的右岸中老年演员却没沉淀出那么醇厚的功底。
都还在中年期打磨。
拥有大量平京演员资源的牟导最后还是选择了国家话剧院的两位老戏骨,荆小强也没有任何意见,这让牟导很满意。
剧组正式进驻江浙那片精致的水乡开拍。
李和信过去俩月都死死钉在那,全力以赴的揣摩演技。
自然也就对水乡古镇的各种建筑特点、民风习俗、生活做派滚瓜烂熟。
认真的聪明人做这些事就是砍瓜切菜那么轻松。
按照协议后面半截的沪海民国市区戏份,也就是大老爷更享受在大城市的风花雪月、准现代化生活,不想回乡下过落后的地主生活了,全都要集中在影视城外景地,以及目前沪海还能找到的一些实景拍摄。
毕竟外景地那边加班加点的施工,也没这么快,特别是涉及到民国风格的内部陈设,花园老洋房这有积淀的部分,还不如直接把自家老洋房借出来拍摄。
影视城那边就主要拍些街景之类样子货,这边会借用曹菲的院子最大,酒吧徐园的家具陈设规模最有派头。
然后就在酒吧,李和信听荆小强把这个关于古镇的生意表述了下,击节叫好:“对!我这些日子天天呆在古镇,真的有种时光凝固,时空穿越的错觉,外面几百年的变化,似乎都没在这里留下多大的痕迹,住在里面的人永远都按照多少代人的节奏慢悠悠生活,说好听叫做发扬传统,说难听点就是穷酸样,无欲无求的简单活着是没错,但只要周遭有半点变化,就难以为继了,这个办法好!”
他还观察得多:“有志向有心气儿的年轻人都往外走,哪怕有极少数青壮年留下来也被同化,这些古镇其实当年都是因为漕粮、盐帮、外贸发展起来的新贵,是敢于闯荡新局面才凝聚出来的明珠,现在却固步自封的衰老蒙尘,你去闻闻内味儿,都霉了!”
要说平京爷们儿也挺喜欢固守城墙根儿,李和信更是热衷偏好,据说也买四合院玩老家具养玉器。@精华\/书阁*首发更新~~
但这货跟着去了趟焦盆,亲眼见证荆小强对时代碾压滚进的商业化操作之后,心态就不同了。
后来跟着白莲婷参加了宝捷的全程谈判股权,曾经开个民营小商场就觉得天下无敌的那种眼界也彻底打开。
再看古镇,有荆小强的看法,立刻明白。
“你去忙你的,我来办妥帖,本来我也要在剧组扎根,之前在江浙也觉着这么有韵味的江南水乡藏在深闺无人知,你这个办法是最好的,而且整个江南水乡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