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刮地皮也太狠了 (第2/3页)
净利都有这么多?
这对许多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为许多人还处在为了筹措一两千两银子,四处求告,筹足了银子之后,开始修葺县学、府学,然后四处招摇自己政绩的时期。
虽然许多人的身家倒还算不菲,可是这都是大家想尽办法攒下来的,这里抠一点,那里收一点,遇到上等府县倒还好说,一任下来,怎么都有几千两银子,可要是遇到穷乡僻岭,怕是连这点银子都是奢望。
只是一个工坊,一个造船的,还只是数十家之一,就如此挣钱?
许多人震撼之余,再看这忙碌的景象,真不知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了。
莫非这杭州,遍地都是黄金不成?
那船行的东家笑呵呵的道:“哪里,哪里,老朽做的只是小本买卖,大人夸奖太过了。”
话里头虽然带着谦虚的成份,可是却足以让许多官员用眼神将他杀死。
这什么世道,咱们寒窗苦读,好不容易熬了个官,还没你一个小小的商贾富贵。
张业旋即带着大家到了在船坞里转了一圈,许多的事务,都让人叹为观止,比如原木的加工,用的就不知是什么器械,用滑轮吊着,上头是巨大的铡刀,工匠们一放,一段原木便截为两段。
其实后世之人,对明朝的读书人有一点误区,总认为读书人排斥机械,其实这是错误的,奇巧淫技,虽然古已有之,可是一般官员对这种事比较宽容,甚至在江南,有许多读书人专研杂学,比如写天工开物的宋应星,研究算法统宗的程大位,还有徐光启、马一龙、徐霞等。!
这些人并没有因为他们研究杂学而被人笑话,只是到了明亡之后,奇巧淫技,并且勒令读书人必须心无旁骛才成为主流。
其实这些官员,大多就是瞧热阄,看到这巨大的铡刀,一个个叹为观止,兴致勃勃的开始低声议论起来。
这里的新事物,确实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
紧接着,大家一起兴致盎然的随着张业看了丝纺、成衣作坊、染坊,张业自然向他们介绍:“杭州这边,近来兴起的主要是船坞还有成衣,真正的丝绸作坊,宁波那边才是规模宏大,在宁波的刘记作坊,招募的工徒有七千余人,每年二十余万纹银的买卖,一年的获利,就有四五万。”
这些官员,这才发觉自己成了乡巴佬,一年二十多万两纹银的买卖,这是什么概念,这可是近朝廷岁入的一成了。
“好了,接下来诸位且去杭州如意坊看看。”
领着大家到了如意坊,如意坊商贾如云,张业道:“这里一壶茶,诸位以为多少银子?”
许多人一头雾水,一壶茶水而已,只听说过用多少文钱来算,从来没有听说过用银子来作价。
张业笑吟吟的道:“不多,二两银子而已。”
这真是把大家唬的不吭声了,二两银子,若是他们不贪不占,这一年到头给朝廷卖命,也不够吃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