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平静

第六百七十二章 平静 (第2/3页)

去抓!本官现在没空对付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前些日子,本官家里闹了家贼,正要去查呢!?”

说着就将刑部郎中给打发走了。

刑部郎中也很无奈,只能去将这个结果告知那些举告之人。

----------------

北境,天策军中。

李承恩正遥遥地看向神都的方向。

于延益的死讯,当日就传到这里,他不明白,杨清源为什么不救下于延益。

他相信以杨清源的能力,即便在朝廷上没法抗衡,但觉得有爆发保住于延益的命。

不仅如此,三日之前,杨过奉杨清源之命,从天策军中调走了三百可靠的精锐士卒。

李承恩没问杨过要做什么,便将人拨给了他。

于延益的死,不仅仅让程青松和钱牧谦等政坛大老不满。

军方也同样不满,在于延益下狱之后,神武军大都督唐圣叹、神策军大都督王诚嗣就都曾表达不满。

自从于延益掌兵事以来,没有克扣军饷,没有延误粮草。凡是边关士卒所需,一应俱全。

神武军、神策军、天策军不需要考虑来自朝中的压力,可以当为一个纯粹的军人,为大周奋战。

其中于延益的作用,不可估量。他就是六军都督府在政坛的代表人物。

站在哨塔之上,李承恩远眺神都,自语道,“算算时间,杨懋功他们应该已经到了。”

御林军在土木堡之战中被打残,重新整编的晋阳军乃是于延益一手打造的,朱瞻坤自然不敢用。

所以他依惯例,抽调边军充实京畿防务,神武军和神策军路途遥远,朱瞻坤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以他的心腹,六千长林军为核心,再从天策军抽调人马和小部分的晋阳军混编成新的御林军。

杨清源调兵的用意,李承恩已经猜到了,他不参与,但也不反对,只是在这千里之外,等待着结果。

----------------------------------

于延益死后,朝廷之上渐渐趋于平静。

官场上落井下石的行动,上演着尾声。

被弹劾的官员们或贬谪或罢官,二十几名相关的官员远离神都。

虽然于延益从不结党营私,但是不妨碍有一些正直的官员发自内心地敬仰他。

人以群分,即便是于延益从没有想过将这些收为羽翼,但是他们还是自发地团结在于延益的周围。

除了这些人外,当然为于延益辩解的都察院程青松一系,钱牧谦领袖的浙党,都有人因为此事被牵连。

李宏毅、长孙辅机、曹守正以及投靠朱瞻坤的东阁大学士孔勤礼一起瓜分朝堂上的空缺职位、利益。

然而,这只是上一次巨浪的余波啊!

人人都知道,斗争不会就此结束。

朱瞻坤不仅登基了,还冤杀了于延益,虽然名声接近于恶臭,但是却大大加强了对于朝堂的掌控力。他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钱牧谦、程青松、杨清源这些曾经反对他的人,他要一一清算,他要效彷太祖高皇帝,集权于手,一言而决天下事!

新君朱瞻坤在御书房召见了李宏毅、长孙辅机、孔勤礼和曹守正。

还有一件事没有解决。

王华和刘既白,仍然被幽闭于府中。

他们二人带着一群举子光天化日之下,大骂朱瞻坤,历数朱瞻坤五桩大罪。

虽然其中不少没有证据,但是足以动摇天下人心,故朱瞻坤将这二人暂时幽闭,听候处置。

长孙辅机并没有参与陷害于延益一事,但作为旁观者他知道朱瞻坤这事有多不地道。

王华老成持重,恪守立法。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被朱瞻坤逼得当众大骂天子,就可知道朱瞻坤这一手有多不得人心了。

“众卿,能不能在王华之事上做些文章,将杨清源一并除去。”

一三系早就和朱瞻坤翻脸了,现在有了机会自然想要动手。

孔勤礼第一个站了出来,“王华诽谤君上,论罪当诛,杨清源若是作为其同谋,自然当一并问罪。”

孔勤礼的话尚未等到朱瞻坤的点评,李宏毅就站出来反对了。

“杨清源有大功于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