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知青纷纷把家还

第四十五章 知青纷纷把家还 (第2/3页)

不是?姐妹们?”

卓欣在女知青群体中很有号召力,她的话刚说话,身后的女知青们便纷纷出言声援。

“是!”

“我们不同意!”

“对!”

“不同意!”

丁惠明无奈的抚了抚额头,他谁都不怕,唯独害怕眼前这个姑娘,对方总有办法说服他,两个人辩论,他从来没赢过哪怕一次。

“那你说怎么办?”

卓欣非常果断的回道:“轮流穿!不过这里只有十四件,不够分,这样,你是这次请愿团的领头人,应该以身作则,主动让出来,而我是女性代表,我也应该和你一样,把机会让给其他人!”

丁惠明觉得这个方案不太妥当,卓欣身材消瘦,衣服穿的也很单薄,如果按照这样分配,说不定不等他们走到招待所,她就得病倒了。

但是,卓欣根本就不给他拒绝的机会,直接大手一挥。

“好了,同志们,赶紧穿上衣服吧,咱们赶紧下车!”

丁惠明见状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走出车厢,寒风呼啸而来,丁惠明下意识的紧了紧衣领,而后转身面对知青们,大声喊道。

“全体集合!”

“打出我们的旗帜,列队前进!”

“目标!人民英雄纪念碑!”

“出发!”

三十名知青迅速的列成两队,迎着冷冽的寒风,昂首挺胸,表情肃穆,踩着整齐的步伐,向着目标进发。

丁惠明扛着一面皱巴巴的大旗,昂首阔步的走在前方,如果忽略掉他那时不时发颤的身躯,那就更好了。

站台上人来人往,大家对这群步伐整齐的队伍纷纷投以好奇的目光,直到看到旗子上写的字迹方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他们啊!

旗子上写着十三个大字,‘云省农垦知青首批赴京请愿团’!

一路上,丁惠明他们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云省知青请愿团来四九城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全城。

本地居民、知青家长以及回来过节的知青,不约而同地赶到广场声援他们,各种食品、饮料和御寒衣物迅速的堆成了小山。

丁惠明看到这么多人声援他们,心头愈发的火热,只觉得前途一片光明,愈发坚信,他们这次一定能够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兄弟姐妹带回一个好的结果。

上面并没有让他们等待太久,两天后,就有重量级人物接见了他们。

经过大半个月的时间,问题终于暂时得到了解决,首长语重心长的回复他们,上面已经派了专门的调查组赶到西纳。

云省的知青们得知这一消息,矛盾已经平复下去了,他们相信,四十条里的不公正条款一定能够改变的。

谁知,地方却出了一记昏招,他们派出了一个调查组,自称是上面来的。

发现受骗的知青们愤怒至极,此举进一步的激化了矛盾,以致于知青指挥部喊出了更加激进的口号。

‘不回城,毋宁死!’

同时,通电省W和ZY,如果真正的调查组不来,他们就举行规模空前的千人大绝食。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上面,那位老人在私底下说道,我们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后来,在ZY调查组的协调下,这件事得到了解决,官方批准了知青办提出的‘六条’办法报告。

该办法放宽了知青返城的条件,提供了病退、困退、城镇职工退休可以让身处农场的子女顶替,参均的复员后可以回城等等,一共六条渠道。

至此,知青返城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随着‘六条’办法的实行,这阵飓风在短短的几周时间内,迅速的吹遍了大江南北,无数身处边疆农村的知青纷纷闻风而动,知青们要求返城的申请表如雪花一般飞到当地的知青办。

其实,云省知青请愿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早在78年年初的时候,各地国营农场办理病退、困退的风气就开始不断蔓延。

那些稍微有点门路的大多都离开了农场,真正留下来的最老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