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一箭穿心 (第1/3页)
啪。啪。啪。
全场,万籁俱静,就只有德约科维奇拍球的声音在回荡,诺大的球场激荡着阵阵回响,不知不觉地,心脏跳动就这样和拍球的节奏交错在一起,一片空白的脑海里就只有嗡嗡声响慢慢拉长、再拉长。
时间,在这一刻被无限延长,一秒似乎就隐藏着整整一个世纪的恢弘与浩瀚。
一直到德约科维奇发球为止。
二区。
德约科维奇的身体完全舒展开来,网球被高高抛起,钻入一片阳光里。
内角。
二区外角,经典套路,时速176公里,够轻盈够快速,化作一团光影飞行过去,顺利钻入发球区之内。
进区!
砰!
网球,落地之后快速蹿起,朝着高文反手位层层叠叠地冲刺过去,德约科维奇再次提升了自身状态。
一发,非常具有冲击力。
而高文呢?
却见,一个跨步,就仅仅只是一个大跨步,高文就已经将自己完全推送出去,挣脱地心引力的拖拽,轻轻腾空而去。
原因?
抢击球点。
因为时间紧迫来不及上步,仅仅依靠挥拍动作很难抢到上升点,所以通过起跳的动作来完成抢点。
高文,准备抢攻发球。
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
其实,在第四盘和第五盘里,高文也好、德约科维奇也罢,发球质量下滑明显,威胁系数直线下滑,两位球员往往更多依靠落点和线路的组合来维持发球威胁,但力量和速度方面则缺乏更多冲击。
也就是说,如果接发球一方愿意上步、愿意提前接发球站位,他们完全可以逮住发球的绵软展开攻击。
但两位球员都没有这样做。
一来是因为体能消耗严峻,他们需要更加合理分配体力。
二来是因为底线功底扎实,比起接发球的搏杀冒险来说,他们都更加信任自己的底线能力。
三来是因为对手足智多谋,一旦意识到自己开始抢接发,往往也会针对性地做出调整,未必就能够次次得手,就好像费德勒的“SABR”一样,可以作为丰富战术的突袭,却不能作为常规武器的威胁。
现在,则不同。
从“40:0”面对连续三个赛点到“40:AD”拿到破发点,高文连下四分,气势如虹,并且掌握了主动。
如果再等待一下,且不说是否还有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