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刘备:坑啊! (第1/3页)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将此番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扑灭,但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东汉名存实亡,一旦群雄决出胜负,这层遮羞布必将扯下。
北方,随着官渡之战的结束,落入曹操掌中已成定局;东南方,孙坚孙策打下江东基业,孙权顺利接手;西南方,暂时还缺一个雄主——三分天下,这是诸葛亮的判断。
本身就是望族出身,再加上岳父黄承彦是当代名士、岳母蔡氏是荆州首屈一指的实力派人物蔡瑁的妹妹这两层关系,诸葛亮与荆州军政两界人士偶有接触,能够更迅速地了解时局的发展、朝廷和诸侯等各类人物的政治动向、当时各政治集团的内幕活动,从而整理出一整套战略思想。
凭借这一套战略思想足以在任何一路诸侯麾下混上一官半职,但他没有投身于前途光明的曹魏和孙吴,而是选择留在乡下过隐士的生活……很显然,诸葛亮不是因为对大汉的未来感到绝望而消极度日,也不是因为真心喜好悠闲舒适的乡间生活,这两种人都不会如此关心时局变化。
与刻意塑造出来的脱尘形象相反,诸葛亮心中怀有天才的傲气,他不愿意放下身段四处毛遂自荐,他不愿意一封举荐信立刻屁颠屁颠地前往孙营赴任,他不愿意加入人才济济的曹营成为一名普通谋士。
即便那完全是自己的锅,但仍有几分怀才不遇的想法,从他没事就拿管仲乐毅自比可见一斑……或许,一个穷困潦倒、缺乏顶级谋士相助、敢于放低架子亲自上门招贤的诸侯,才是诸葛亮心中理想的明主?只有这种环境下他才能大展拳脚,将自己全部能力展示出来。
奈何这种明主没有那么容易碰上,诸葛亮只能抱着天才的傲气,继续在安定的荆州的乡下过着其实还不错的富裕村夫的生活。
然而,在明主三顾茅庐之前,在乡下蹉跎了七八年的诸葛亮的人生拐了个弯——在教育儿子的一堂课上。
“要考校时政?”莱尔,现在是个七岁的孩童。
与具有脱俗文人气质的大众脸的诸葛亮不同,与头发微黄皮肤黝黑五官平凡的黄月英也不同,莱尔没有继承双亲的外貌特征,虽因年纪小还无法断言未来能否达到‘美周郎’的高度,但未来怎么看都会属于‘英俊’一类。
没有父亲会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