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臣死罪 (第2/3页)
不愿意让渡利益给百姓,这些聚众当了盗贼的百姓就会毁了他们!
真当这两千年来的治乱循环是开玩笑的吗?
你让我活不下去,那除了造反,还能做什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至理名言。而且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百姓是天下的根基。而中国历代王朝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土地的问题!”王双轻叹一口气,说道:“孙先生自高阳而来,沿途所见,还有我执政快两年,你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
孙承宗是什么人?他当年的科举成绩是全国第二名。这种人的智商根本无需置疑。而且他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最终成为战略级的军事人才。
他对王双提出的两个观点。第一个:百姓是天下的根基。他极其的认可。这是任何一个儒家的士大夫都会认可的言论。
第二个则是让他感到有些震动。他这辈子的经历多和边事有关。先为翰林官,继而出镇山海关、辽东,督师蓟辽。但历代兴衰的问题,他同样有思考过。
而历代王朝兴衰是土地问题的观点,让他耳目一新。
御前奏对,不可能长时间不说话。一言一行都是要记入史册的。孙承宗起身道:“臣请陛下勤勉于政事。”
“坐着说。”王双摆摆手,“孙先生,朕一年多以来不是没有勤于政事,早朝不断。但事实证明于事无补。国朝至此,首先不应该是朕勤政去垂范,而是要恢复张居正的考成法。我刚刚已经下旨让内阁去办。估计是要物议纷纷。呵呵!”
明朝第一大祸害就是言官。言官之祸,更甚于太监!多少事情都是坏在此辈手里?
明朝现在的风气不是言论不自由,而是言论太自由。搞得不管做任何事情,四周都是嘈杂的声音。
他虽然信任孙承宗的才能,也想要施恩于孙先生以求收为己用。但不是什么话都会和孙承宗说。
言官风闻奏事,言者无罪。这是明朝的特色和规矩。属于政治正确的那一类东西。他说出来,孙承宗八成是要劝谏他的。
孙承宗沉吟片刻,再劝道:“陛下,东林诸公俱是有功于国,还请陛下善待之,信任之。”
王双看了孙承宗一眼,轻轻的摇摇头,把他的态度表达的非常明确。很明显,昨天晚上李邦华见孙承宗,估计是说了些什么。说道:“孙先生,党人之争,说白了还是人事之争。
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