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连夺两州,王大娘子发泼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连夺两州,王大娘子发泼 (第2/3页)

周辰等的机会终于来了。

两个月后,捷报回京。

官家看到捷报,龙颜大悦,尤其是看到捷报上写的,先锋大将周辰斩杀敌首,是夺回麟州屈野河失地的首功,更是大喜过望。

“哈哈,原来是那周家三郎,朕果然没有看错他,虽然没有参加春闱,但在边疆依旧能立下如此大功,果然是我大宋的良才良将,当赏,当赏。”

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高兴的太早了,因为还有更多的惊喜在后面。

又是一月后,西北捷报,宋军大败西夏军,并且拿下了银州城,英国公运筹帷幄,先锋大将周辰立下大功,覆灭西夏一万神勇军,第一个攻破银州城,将大宋旗帜插在了银州城池。

又两个月,宋军大败西夏祥佑军,夺下石州周边数座城池,又是周辰第一个攻破城池。

但宋军也就在这里被西夏军给挡住了,因为西夏军四大军团兵马集结,形成了有效的防御线,宋军兵力不足,粮草也紧缺,不得不停下脚步。

但即便如此,宋军也是大获全胜,在仅仅损失一万多人的情况下,歼灭西夏军三万,俘虏不计,不但夺回了麟州失地,还占领了银州和石州数座城池和土地。

毫不夸张的说,这场大胜是官家在位三十多年,最畅快淋漓的一场大胜。

当捷报传入东京的时候,官家大喜,朝堂轰动,宋朝一直都是失地,什么时候出现过这样的大胜,连夺两州之地,前所未有的大胜啊。

这场大胜的统帅英国公不用多说,除此之外,就属先锋大将的周辰功劳最大,几次夺城占地,他都是第一个,西夏人闻周而逃,杀神之名传遍边境。

西夏方连丢数地,现在虽然已经抵挡住了宋军的攻势,也在想着收复失地,但英国公全力防御,建立好了防御线,让西夏根本无法收回失地,迫使西夏方不得不派人前往宋室朝廷抗议等等。

当真是侵占宋地的时候趾高气昂,面对宋方质问一步不退,可轮到他们被宋军占领土地后,就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般跳了起来,张牙舞爪的想要收回失地,打不过就动用外交方法给宋方压力。

官家一向仁厚,对外也是宽厚,可这次大胜却让他腰杆子立直了,这可是他在位期间前所未有的大胜,也是开国以来少有的大胜,是属于他的巨大业绩。

所以他根本不在乎西夏方的态度,在大朝会的时候,就跟百官商议此事。

“西北大胜,首功当属英国公和先锋周辰,诸位,你们觉得该如何封赏?”

取得了大胜,自然要封赏,如果这么大的功劳都不能论功行赏,谁还愿意拼死拼活的打仗啊?

今日到场的文武百官很齐全,官家话音刚落,武官方位就站出来一人。

“臣觉得当重赏,尤其是都指挥周辰,此人乃是先锋大将,每每身先士卒,第一个冲上城池,当属头功,理应封爵。”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封爵啊,这可是武人的无上荣誉,可自宋开过以来,除了开国时期封的爵位之外,近百年时间,就没怎么封爵过,就算有,大多数也都是死后追封。

百官之中,站在最后排的身着绿袍的盛纮,心脏突突直跳。

他是最近才抵达的东京,现任承直郎,新尚书台任,至今为止也不过才上了几次朝。

还记得第一次上朝的时候,因为立嗣的事情,他被吓个半死,自从那以后,他就缩了起来,除非官家点到他,否则绝不开口,比起出风头,还是小命更重要。

但今日他又一次被惊到了,不同的是,上次是吓的,这次是激动的。

周辰可是他女婿啊,虽然还没有正式成亲,但也是他的大女婿,现在听到朝堂之上居然在议论周辰,还提及了封爵,真的是震的他脑袋嗡嗡作响。

突然,一紫袍官员站了出来,大声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周都指挥使确有奇功,可升官升级,但封爵之事万万不可,还请陛下斟酌。”

顿时有一武官站出来反驳:“杨大人此言差矣,周将军立下本朝未曾有过的大功,连下两州之地,数座城池,扩充了我大宋疆土,如此功绩,如何不能封爵?”

“对,没错,陛下,周都指挥使理应封爵。”

“不行,赏赐可有,封爵切不可为。”

“放屁,有功就该赏,陛下,臣觉得可封爵。”

“你,你,朝堂之上,你竟骂人,陛下,请将他驱逐……”

文武对立,今日是展现的淋漓尽致,连粗口都爆出来了,出列的武官都是赞同封爵,那些说话的文官则是全力反对。

倒是最前列的文武最高层,则是始终不动如山,没有参与争执。

武将们如此力挺周辰,倒不是跟周辰关系多好,而是为了武官的利益,周辰本就是勋贵嫡子,天然的武将阵营,又如此的出类拔萃,武将们自然要相助。

至于文官,倒也不是跟周辰有仇,主要是武官提的建议,尤其是封爵这种事情,他们必定要摆明态度反对,不愿意让周辰封爵,壮大武官声势。

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官家只觉得头很疼,愤怒的低吼:“住嘴,都给朕住嘴。”

大殿内这才慢慢的安静下来,官家怒气未消,本是一件大喜事,结果却弄的这样烦闷,让他十分不喜。

“此事容后再议,容后再议。”

“退朝!”

盛纮急匆匆的跑回家,然后第一时间就拉着大娘子王若弗来到了后院的寿安堂。

“母亲,大喜事,大喜事啊。”

人刚进屋,盛纮就控制不住情绪,激动的大喊大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