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城运会进行时(八)(第二章) (第1/3页)
贺龙体育场
“第七道,让我们欢迎来自徽省的庐州队,他们的第一棒是付冰洋,第二棒,胡林山,第三棒,叶华,第四棒,蒋少斌……”
赛道上,男子4*100米比赛预赛第二小组的参赛32名选手已经各自就位。会场主持人激情的选手介绍也依次介绍完毕。
比赛马上就要开始!
没有本省的队伍,少了人们熟悉的名字和面孔,比起刚刚一组时,现场的观众虽然依然给出了鼓掌欢呼,但明显少了几分热情。
不过这一切对于初次登上全国舞台的蒋少斌来说,却是他从未有过的感受。伴随着主持人介绍他名字的是关注、是欢呼,甚至刚刚曾经有摄影机从他的视线里划过。不知道预赛会不会上电视直播,原本还稍有忐忑和紧张的他,一想到这些,依然不禁的就感到全身一阵火热,原来感觉是这样的!
早已经完成了步点的丈量准备,但蒋少斌仍旧重新踩了一遍后才放下心。站在了自己的交接区,蒋少斌轻呼一口气,稍压了下越来越高涨的情绪。
他脑子飞快的转了起来,想了想教练们给他分析过几位小伙伴的技术动作和速度速率,又想了想平时一起相处的时候,各自的交流和平时训练中配合的情况。再回味了下自己对几位队友的了解,临到最后,重点的叶华的跑步情况被他一帧一帧的在脑子里慢放。
第四棒,和我直接配合的将是第三棒,叶华,他身高比我略矮些,交棒递手时更喜欢这样的角度……进入接力区,他兴奋起来状态理想的时候应该是这样的……他喊话和伸手出棒的时间是有时间差的,我应该这样……
一遍一遍的回想了叶华的情况,蒋少斌心中安定了许多。教练们说过,小伙伴也有些羡慕,因为他几乎可以无缝衔接进任何一棒,都不会比原来的人配合差。在节奏变换和掌控上,他做的比其他人要好,只是在个人实力上确实要略差些,他才成为替补。
其实他自己知道,所谓的节奏变幻间的如意切换,那都是建立在对于跑道和队友熟悉的基础上的。他喜欢分析,甚至说善于分析,每条跑道,每段路程,他都能分析出如何才能跑的有效率。每位队友的情况他都能根据细节分析的很合理,这让大家更有些羡慕,因为林教练都夸过他。
他按照自己的方法曾经跟大家交流过,结果就是小伙伴感觉似乎是云里雾里,最终也就胡林山稍微能摸点感觉。
也许这就是我的天赋吧,也许这也是我在接力队存在的价值,蒋少斌心里不禁想道。林教练说过,运动员要通过日常、训练、比赛,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出优势,更能从一而精,那么他就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是不是优秀我不知道,但现在我要替补跑第四棒,个人实力上差了,我就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的缩小差距吧!
“各就各位!”
比赛要开始了,蒋少斌瞬间收回了精神。
“预备!”
“砰!”
“比赛开始!”
发令枪一响起,他就垫着脚,努力把视线投向了另一边。远远隔着跑道,那边的情况根本无法看清,只依稀可见穿梭着的人影闪动。
“应该到第一个接力区了!付冰洋加油!”根据身影闪动,蒋少斌有了判断,心里默默的给队友们加油。
正如蒋少斌所判断,凭借一如既往的快速反应,再有了相对稳定的途中速度,付冰洋不负众望,第一个冲进了接力区。因为只是一棒,各队的选手之间状态差距也并不大,几乎前后脚,处于5道的沈州队和四道的江城队的第一棒也冲进了接力区。紧接着,其他道次的选手也依次进入了接力区。
一阵兵荒马乱间,各队的第一棒选手陆续完成了交接,没出现严重的掉棒失误,但效率高低上下立判。
身处于7道,靠外距离道次上,胡林山握着交接棒冲出了接力区。挥动着手臂,迈着有力的步伐,毫无保留的挥洒着自己的力量。
此刻的他的心情很亢奋。这一棒的交接非常顺畅,他们的配合已经越来越好。少不了教练的日常教导、小伙伴们的努力训练。在他看来,同样也少不了他牵头的一次次“交流大会”。
刚刚付冰洋递棒的那一下给到了他最舒服的接棒位置,他甚至于手臂都不需要去变换节奏,只需要握紧接力棒,按照正常摆臂的姿势就可以顺畅的跑下去。没有互相足够的了解绝对做不到。
接力比赛,每一位交棒选手都要充当指挥者的角色,现在付冰洋,完成了他指挥者的工作,而且在胡林山看来,相当不错。怎么看,胡林山都觉得有自己的一份功劳在。
没有什么能比努力获得回报,付出就有价值更令人欣慰的事。更重要的,胡林山知道,一次交接他们比其他队快的多,或许是0.1秒或许是0.2秒。总之的结果就是,原本几乎和别人差不多进入交接程序,现在领先了。
弯道最后段,上直道,胡林山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冲……
跑道上,第七道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