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20日比赛 (第2/3页)
。
所有的培养和目光焦点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了。在整个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事实证明,只靠一两个运动员撑起的荣誉,培育不了市场,吸引不了太多的目光关注,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好了,这次奥运会结束,你们总结总结,取长补短吧……”
冯勇拍了拍手,结束了这个话题。
“还有半小时,运动员们应该准备检录去了!”
冯勇抬起手看了下手表,离今天晚上的重头戏男子200米比赛决赛还有半个小时。
“嗯,差不多!”
林幕点了点头,按照通常情况,这时候该是运动员结束室内热身进检录区准备的时候。
冯勇看着林幕淡定的样子,笑了笑,调侃道。“小林,你心是够淡定的,老余都跑过去了,你自己在这里淡定的很!”
“林指导这是心里有数,运动员们都稳的很。临赛前其实确实没什么需要特别交代的!”
孙平也暂时把要想的东西放了放,接上了话。
其实他很感慨,老一批的运动员都稳,包括刘祥也稳。能着重培养,心态上都足够的稳定。这是长时间培养锻炼的结果。
但他感慨更多的是,那些不算着重培养,或者年轻一辈的运动员,在短跑那边依然都稳。
想想昨天比赛那个张蒙,再想想跨栏这边的纪唯,真的把跨栏这边毙的体无完肤。
“哈哈,冯总,你可别说的好像我支使余指导过去的。”
林幕笑着摇摇头,老余也算是最后一次带队参加奥运会了,下一次奥运会能不能去真不一定。有点不舍吧。
应该也有些紧张,百米的比赛夺冠后,短跑项目全面实现跨越式突破似乎近在眼前。由不得人不紧张,包括他也紧张。
前世他目睹了那位专项200米,兼项百米的传奇运动员诞生,虽然他没等到200米比赛结束就变成了“林幕”,但不妨碍他对于那个高大黑人的判断。
确实是一个天赋卓越的传奇运动员。
在燕京奥运会上碰到这样一个传奇,确实给华夏田径的发展带来了不少阻碍。但不可否认,含金量和荣誉的厚实度将更高。更有利于华夏田径打造底蕴。
当然,前提是要能获得最终胜利。
100米赢了,4*100米,林幕也不担心,只要发挥稳定,华夏绝对有不看别人眼色的实力。
唯一的就是200米项目了,这也是现在大家都关注的焦点。
两届世锦赛冠军,一届奥运会亚军,一年前,还没把新平衡建立完全,就已经把个人最好成绩推到了19秒58的杨祖耀。
身高快两米,大步、高频,20岁不到就跑进20秒大关,一年前成绩正式进入高爆发阶段的牙买加人。
两人一争高下,鹿死谁手?就连林幕现在也无法判断。
牙买加人的天赋实在太好。身高腿长,力量足,步频天赋极其优秀,髋胯向前的感觉也十分出色,脚步落地推进,步伐腾空技术都不错。真是一个十分完美的运动员。
除了技术细节上还稍有不足外,其他的天赋实在太好。杨祖耀和他比,他相信杨祖耀的个人属性绝对不会比对方低,但有些先天上的东西确实差了些。
在先天的非属性上的天赋,现在队里也就只有张蒙能勉强和博尔特靠下边,另一个也只有15岁的小谢了。
对于未来,林幕充满希望,不过现在200米也只能指望杨祖耀,一切就看杨祖耀的发挥。
其实,这一次男子200米项目所汇聚的世界目光,丝毫不比前面的男子100米项目少。
杨祖耀自不用说,是华夏目前最顶级的运动员之一,200米项目的华夏王者,世界田坛在200米项目上的顶尖选手之一。
发挥稳定,成绩上升的曲线也十分稳定,有足够可以让人们期待的底蕴。
而博尔特,从他兼项百米和赵林一样超世界纪录0.1秒的实力来看,就不难感受到这位牙买加选手的惊人实力。
就如博尔特前几天曾经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我希望自己能够获得100米的冠军,但比起100米,200米才是我的最爱,也更有信心!”
从天赋和体格特点来看,博尔特确实更适合于200米的发挥。
另外还有上届奥运会的冠军,美国人克劳福德,虽然从过往成绩和现在年龄来看,夺取金牌的竞争力不大,但实力也不容小觑。
另外新生代的代表迪克斯,中生代的强力人物斯皮尔曼,都是有实力能跑出好成绩的选手。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华夏的朱昆,这也是华夏中生代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实力和天赋也不遑多让。
争金牌,争奖牌,似乎又是华夏、美国、牙买加的三国之争。
全世界观众的目光都会聚焦于此,这也必然是一场十分精彩的比赛。
杨祖耀是否能厚积薄发、一战封神,彻底奠定华夏田径强国的崛起之路?
博尔特是否能一血“百米之耻”,成就他个人以及牙买加男子短跑选手在奥运会赛场上的王者梦想?
美国人是否能绝地翻盘,维护他们田径强国的荣耀?
问题不多,但悬念不少。
所有的悬念都将会在今晚的男子200米决赛上揭晓——
……
燕京鸟巢国家体育场,室内检录区。
就在看台上林幕等人讨论的时候,检录区热身跑道上运动员们已经结束了热身动作。
“余指导,袁教练,陈教练……”
活动着手腕,杨祖耀缓步走到了余伟立三人身边,打了个招呼。
离比赛开始已经不到半小时,他和朱昆需要进入准备区等待比赛开始了。
余伟立看了看杨祖耀和朱昆,又和身边两位教练对视一眼,接着笑着摆了摆手。
他来可不是比赛前给运动员讲话的,杨祖耀他们也不需要有人在赛前给他们讲什么。
“那,我们就进去了!”
杨祖耀笑着点点头,挥手和几位教练告了别,同时而行的朱昆,也是点点头,接着向准备区内走去。
“余指导,你来都来了,就不说两句?”
袁国华看着目不转睛盯着杨祖耀两人背影的余指导,笑着问道。
他带工作人员和理疗师来是给运动员赛前热身做辅助的,包括陈国斌也是。
但余伟立是临时起意要亲临检录区看看运动员的,这一待就待到最后,余伟立的心情看起来有些起伏啊。
“余指导,陈教练,咱们回吧?”
没等来回话,袁国华也不介意,开口道。
“嗯,回吧!”
余伟立终于开口,手一挥,接着转身而去。
“老袁,小陈,以后要看你们的了!”
脚步似乎轻快了几分,走在路上的余伟立声音淡然的很,仿佛某些心事彻底放下了。
“余指导,可不到我们!”
袁国华先是笑着摇摇头,接着道:“我和陈教练都是在冯总、您和林指导的带领下干呢。出了成绩算我们一份,可全看我们?我们可没那么大能量!”
陈国斌也连忙附和道,“是啊,几位指导在,安排工作我们执行。全看我们可撑不起!”
“都别谦虚,我和冯指导起的作用不多,要说重要的话,林幕那小子倒是。不过,你们几个也都是配合的很好,这些年大家都很努力。能有现在这份成绩,来的不容易,总算能对得起各方面的期待。以后啊,还是要继续加把劲,发展的更好才是!”
余伟立摇摇头,除了林幕的思想和努力,这么多现在还能在国家队处在核心的教练,都是积极努力的。
每一次的变革,包括技术和思想变革,必然是伴随着人员的新老交替。这不以年龄为基准,一切看的都只是意识和水平,是不是能适应整个发展变革的需要,跟不跟的上发展的步伐而定。
像袁国华和刘仁、孟少强这几位依然能在,还有如陈国斌、刘通等人的补进,甚至还包括沈保和杨祖耀的进一步转变。
荣誉、成绩有了些底蕴,还有一批勇于开拓进取的教练,这着实让余伟立十分欣慰。
“老了,今年底就彻底退了,还真有些舍不得!”
余伟立有些唏嘘,感叹道:“16岁开始练跑步,18岁进的川省队,31岁退役做教练,这一晃就40多年了。”
“也算没什么遗憾了吧?”
袁国华听着话,也是有些唏嘘般的回忆。
说起来他比余伟立稍不幸些,他刚刚接触短跑正式练时,国家正处于意识形态转变的动荡时期,等社会稳定他正式出成绩的时候已经22岁了。
虽然说是华夏电记时代的第一个国家记录创造者,看起来运动经历也有高光之处,但其实挺遗憾。他错过了最容易涨成绩的黄金时期。当然,那个时代的技术和训练理念也很落后。大家都遗憾。
不过,因为比余伟立小10岁,他也比余伟立幸运。在教练职业中,他的意识转变跟上了发展脚步,在国家田径短跑项目的发展变革中站住了脚跟。而且,未来他还有10年时间,能继续努力和见证。
他相信,有一天盖棺定论时,在余伟立、冯勇、林幕的名字之后,华夏的短跑发展历史中,必然有他袁国华的名字列于其上。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他相信,闭眼的那一天,他的短跑一生不会再有多少遗憾。
陈国斌若有所思,他倒是没有余伟立和袁国华那么多的感触。他的运动员生涯没什么出彩的。曾经还因为这个对林幕有些嫉妒。
不过他多少还是能明白一些两人心中的感慨,老一辈的人,曾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