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人性的忧郁》 (第2/3页)
在书写这个细节的时候之所以安排了与《苔丝》有关的话题,尽管我们在本章节的描述是一个唯心的处理方针,但实际上它是合乎逻辑的情节:子影父母带着她从墨西哥回国时,恰恰是由法国著名演员娜塔莎·金斯基主演的电影《苔丝》1979年在墨西哥本地首轮上演的日子。这也是子影在回国前在境外观看的最后一部电影;而恰恰在楚紫1999年出生前夕,子影又同样在国内观看了一部由英国BBC出品的《苔丝》。一个星期后,楚紫出生。尽管这些情节的杜撰行为不可能被完全抛开。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它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女主人公苔丝曾经被富家少爷亚历克诱奸,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这种痛苦背后所交织的除了仇恨之外,还在公苔心灵中刻下了忧郁的深刻烙印。而子影的忧郁则来自自身的婚变或者长期性的角色性格的潜移默化而导致。实际上,她是一个处处维护道德的女人。如果您能坚持阅读我们作品的化就可以明确发现这一点的存在。
实际上,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远比苔丝生活年代更为复杂的年代。特别是对于子影这代出生于六十年代末期的人群来说。她们这一群体实际上在心理上的复杂体验及承担,比近代历史时期任何一个历史阶段中的女性都要尖锐。除了本身的特殊时代背景之外,到了子影这个年纪的女人,前半生几乎从来没有考虑过商品房及私家车的问题。尽管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来说,条件许可之内的,该有房有车的都已经有了。而对于那些没有车房的群体来说,关于车房的奢求及欲望也已经不那么明显了。试想,让一个平时基本没有积蓄的,已经度过大半辈子的女性来说,去为房子及车辆贷款近百万元,明显已经是不太可能的是。如果问题仅仅到此为止还算是不错的局面,但是,对于她们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来说,还有她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正是进入结婚高峰期的群体,这让她们这代女性非常头疼。自己已经安于没有车房的现状,可是,孩子的房子,孩子的车呢?而这些问题还不是最主要的,有些女人在儿子都快结婚或者说已经结婚的情况下,这个年龄,还极有可能被动或主动的生育第二胎。生育第二胎并不是强行措施,所以你要坚持就是你个人的承担了。
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女人,是注定忧郁的群体。当然,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犹豫因子。更加令人感觉凌乱的是,她们这代女人也是某种婚姻潮流与婚姻时尚论的受害者。当他们处于半年轻半不年轻的时候,在争取妇女解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在争取妇女经济独立的时候,婚姻似乎是成为个别女性争取一系列解放的羁绊,于是有孩子的也好,没有孩子的也好,此刻在她们眼中,没有比争取解放更加重要的事情。甚至与解放相比,婚姻连个最基本最起码的法码与天平概念都算不上。她们可能会为《人鬼情未了》中的世纪之吻感动良久,却不知道这个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世纪之吻,而是男女共同体现出来的世纪之吻。在世纪之吻的感动中,实际上她们成了伪孤独的体现着。他们刚刚读小学的时候,就看过英国版的《水晶鞋与玫瑰花》,王子与灰姑娘的连姻被迫上升到现代的诱惑及梦寐以求。
于是,戴安娜便成为世纪女性的楷模。而实际上戴安娜并非真正的平民女孩,她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1981年7月29日与威尔士王子在圣保罗大教堂完婚,成为全世界最受瞩目的王妃,其形象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婚后她致力于公共服务,成为20世纪末著名的慈善筹款名人。1996年8月28日解除婚约,获准保留“威尔斯王妃”的头衔。1997年8月31日因车祸死于法国巴黎。但是,实际上她家族的显赫,祖荫的浓郁,对幼小的戴安娜而言,与其说印象深刻,不如说饱受惊吓。每次到祖父居住的奥索普大屋去,戴安娜都觉得受罪。那儿有太多令人毛骨悚然的阴暗角落,幽深的走廊中挂满仙逝已久的祖先画像,他们傲慢冰冷的目光无所不在地紧跟在她身后。如果说奥索普大屋更像阴气森森、华美壮观的博物馆,戴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