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宫斗不如造反(四) (第3/3页)
靠拢。
某些先帝的心腹,或是一些世家出身的官员,则开始在朝堂上吵嚷立嗣大事。
他们所要推崇的太子人选,自然是大皇子赵垚。
当然,还是有些推崇礼法、重视规矩的朝臣,提议应当册立元后嫡子为太子。
但,不管是站大皇子的人,还是尊崇礼法的人,都有志一同的“忘了”当年何、赵两家的盟约。
何氏暗自愤怒、不甘,不过她不是个只知道积攒负面情绪的人。
她为了自己和儿子,为了何家的公道,选择了暗中出击。
就在先帝亲自下场帮谢贵妃“宫斗”,准备把何氏这个皇后拉下马的时候,向来健壮的先帝居然因为一场风寒而病倒了。
一病不起,短短几天就病入膏肓。
何氏是皇后,手中还有暗卫,不管是名分大义,还是武力权势,她都盖过了谢贵妃。
后宫嚣张了十几年的谢贵妃,说到底,也只是个依仗先帝恩宠的宠妃。
一旦先帝倒下了,她也就没了张牙舞爪的资本。
何氏以雷霆之势掌控了后宫,并控制着重病的先帝写下诏书,立二皇子赵圭为太子。
先帝不甘心,临终前,撑着一口气,给赵圭指定了三位顾命大臣。
先帝怕啊,他真怕何氏会把偌大的江山从赵氏改名为何氏!
但他低估了何氏这个女人的狠心程度,也高估了谢贵妃母子面对危机的能力。
就这样,先帝含恨而死,年仅十岁的太子赵圭登基,何氏被尊为太后。
新君还年幼,尚不能亲理朝政,便有何太后与三位顾命大臣一起辅佐。
何太后靠着自己的坚韧与谋划,终于成为后宫的赢家。
依着她的强势,以及对谢氏母子的恨,何太后没有立刻杀掉谢贵妃与大皇子都算仁厚。
不是何太后圣母,而是她恩怨分明。
她知道,她最该恨的人是先帝,而她也已经报了仇。
至于谢氏与大皇子,不过是先帝推出来的一把刀。
何太后不愿多造杀孽,便准备留这对母子一条命,她想打发谢氏去给先帝守灵,给大皇子随便封个王爵,圈养在京城。
二三十年过后,大皇子也就从曾经的受宠皇子沦落为落魄宗室。
如此,何太后与继位的永承帝也能得个好名声。
然而,何太后却忽略了一个人——亲儿子永承帝赵圭!
何太后不愿杀掉谢氏母子,不是不恨,而是不愿为失败者污了自己的名声。
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亲儿子,居然把“仇人”当成了亲兄弟。
何太后始终想不明白,她与永承帝跟谢氏母子本来就是天敌。
不是自己娘儿俩死,就是谢氏母子成为刀俎。
双方根本不可能和解,更不可能成为一家人。
偏偏就是自己的亲儿子,觉得她这个掌权太后太过跋扈、太过冷酷,居然苛待先帝的宠妃,圈禁先帝亲子。
何太后视大皇子为眼中钉,永承帝却把赵垚当成唯一的亲兄弟。
他甚至违逆何太后的旨意,册封赵垚为梁王,直接把距离京城很近的梁州作为赵垚的封地。
谢贵太妃在皇陵苦熬了三年,得了重病,永承帝便以养病为由,擅自把她重新接回了京城,还让她住在梁王府,当个有儿孙孝顺的老祖宗。
何太后险些被自己的亲儿子气得吐血。
但她还是都忍了下来。
儿子没有亲政,没有大婚,膝下也没有继承人。
他的皇位并不稳固。
为了儿子,何太后忍着恶心,默许了永承帝的种种“忤逆”。
经过这几件事,胡氏算是彻底知道了何太后的软肋是什么——儿子与江山。
而现在,为永承帝求娶世家贵女,既是为了能够让永承帝尽快亲政,也是为了稳固江山。
何太后是真的心疼儿子,所以知道怎样才是真的对儿子好。
她根本不可能任由儿子在婚事这件大事上胡闹啊。
可——
看到永承帝总是摇头,胡氏心底忽然生出不好的预感。
胡氏担心,她的女儿郑念儿却暗自欢喜,甚至冲动的跑出来,兴奋的对永承帝说道,“二郎,是不是那个老妖婆不再逼你娶那些名门贵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