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刷点礼物不用说(为泡芙li打赏+)

第九十一章 刷点礼物不用说(为泡芙li打赏+) (第2/3页)

们到了,不是随着游寒村的唢呐锣鼓走来的,是带车队。还带了两头大肥羊,真阔气嘿。

青柳村的里正,离老远就眯起眼睛笑,他深深的被游寒村人的表情取悦到了。

一边笑,一边看眼他爹。

还是爹厉害。

爹说:

大喜榜被游寒村抢走,咱青柳村已然很被动,还整个请咱们去,那咱们村就更要摆起“婆家”姿态。

哪怕是被请去做客,去的是游寒村的地盘,咱们也要拉起架势,比坐在自家村里吃饭还底气十足。

而想要仗义,就得比那“娘家”富。要不然空俩爪子去,甭管你是啥也直不起腰板,到哪里这个道理都说得通。

果然,感觉腰板真硬实。

咱可不是来蹭饭的。

青柳村人一到,两位里正就进行了亲切且热情的会晤。

两面村里的老人也都互相打招呼。

有的那都连着姻亲呢,即便不是自家的姻亲,外甥女侄女的也有嫁到青柳村的,还有青柳村的姑娘嫁到游寒村。

朱家杏林村里正,莫名感觉自己是多余的,又不能和小稻说话,那在忙着做菜,只能找老乡打听:“大德子呢,左家大姑爷干啥去了。”

嗯,同样的问题也出现青柳村这面,“咱童生榜首郎呢。”

游寒村村民们:

别问,问就是不知道。

问就是还没回来。

只知童生郎最近不招家,住在老丈人家说帮忙干活。

咱是没见着帮干什么活了,只看到天天朝外跑。跑的那叫一个欢。

游寒村人还要硬生生憋回心里话,心想:

还有一天更厉害,刚到地头,苗都没摸着就跑丢了。

当然了,能成为童生榜首的人,不帮岳父家干活就不干吧。

别说不伸手干活,即便往后吃饭要老丈人端到跟前,那罗峻熙也在咱十里八村第一女婿,他们家也想要这样的女婿。

……

火把闪烁,杀鸡、杀鸭子、杀羊上菜,晒场这里摆了足十张桌。

没资格上桌的,也都端着自家饭碗坐在长凳上喝口羊汤,或是蹲在哪里陪桌上客人唠嗑。

甭管是哪个村的人,都纷纷说:

“不一样了,撇子,你家有个这样的姑爷,再不一样啦。”

“那当然了,再朝上考考,咬牙供供,这已经见到天亮了,往后那就和咱这些泥腿子彻底拉开。”

左撇子喝的脸通红,说拉开啥呀,还是要种地,不种地吃啥喝啥。吃喝都没了,还臭美啥。

青柳村的老爷子笑着摇头,“你可别谦虚。有个那样的出息女婿,你就能吃顺口饭,干轻松活,那年年赋税愿意咋涨就咋涨,你不会犯愁。等考下秀才,你更能睡安心觉。”

心想:走哪还会被人捧着,你要是再说还一样,那就有点儿不实在了。

还好,左撇子一向是谦虚一半,实在一半,属于一半清醒一半醉的类型,闻言没再说那虚头巴脑的话。

而是笑的直用手抹嘴:“那对。不过,那也要看他明年二月秀才试咋样。孩子将来比起咱们摸土坷垃的,指定会强出许多,会和俺老闺女那小日子过的轻松点儿。但是和那些真正的富贵人比,还差着天地。谁知晓他最后能到哪一步。”

“错不了。”有人大声道。

一个喊起来,好些人也跟着说,一定错不了,都榜首啦,开玩笑,那是一般学问能考出来的嘛。

气氛极为热烈。

罗婆子在这份祝贺声中,听着那吵吵嚷嚷,看着那一张张脸,眼圈却一下子红了。

一幕幕、一步步供孩子读书的画面似浮现在眼前,当娘的哭了,感觉才上来那股激动劲儿。

“婶子……”罗母拽着秀花的手,之后再说不出话,只顾抹泪。

又拽把白玉兰的手:“他岳母……”

白玉兰心软,挺感同身受,也扯袖子抹把眼泪,跟着劝道:

“这不挺好的,快别哭。说实在的,我之前想过峻熙能考上童生,但没敢想是榜首,那第一哪是那么好当的,就一个。却没想到他是真争气。我还听那官差说,一般榜首很少有考不上秀才的。明年二月也错不了。”

罗婆子嘴上应着不哭了,大喜的日子哭啥,可是那眼泪却像不争气似的,连说话声都带着哭音: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听别人说恭喜话真挺乐,也挺飘的。可是一见到你们……呜呜,我就想哭。你们知道有多不易,只有你们,才知道他能考下来有多不易。”

是啊,自家人才会知晓自家事。

罗婆子心想:

为了今天,那蛇啊猪啊。

还有以前,甭管干啥,家里都不敢有个动静,一天天就是吃饭、睡觉,念书。

孩子爹的忌日,像别人家很重视要从早忙到晚,她家,不行。

不是儿子不同意,是她不让,有多出的那半日要念书。

她就在稀饭他爹的坟前说:“别挑理,别说你啦,就是我这个活的,吃五谷杂粮的会生病的,这些年一次次病了也从不告诉他,耽搁半日会少作学问。”

还有外面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她一次次送儿子翻山越岭给送出去念书,从没有耽搁。

哪怕稀饭儿摔到大泥坑里膝盖摔坏,她咋不心疼呢,那也要硬下心肠催促着:“儿子,快点儿跑,你忍忍疼,看去晚了,先生罚你。回头娘再给你抓药。”

可以说,为了能学出名堂来,为了今日,她这些年很不容易,她儿子也不容易。

秀花难得的拍拍罗母的大腿安慰,正要张嘴说点儿啥,里正五叔那面忽然喊她们这桌女眷,说来人了,要给介绍。

谁呀,又有谁来啦。

就是那卖羊的赤水沟子村的,有一户家境挺殷实的人家,两口子领着十三岁的儿子来恭喜。

先介绍关系,总不能不熟悉就说话吧。

左家有一位已经死了姑奶奶,不是左撇子家这头的,但论亲,都姓左,左撇子也得叫声四姑。

那四姑的老闺女是这两口子的婆婆,婆婆也死了,以前见面不咋说话,关系太远了,连着筋的又都死了,那家人平日为人还有点儿牛逼哄哄,然后两口子今日却不请自来了。

来取经。

为的是儿子也念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