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2章 坎儿井 (第2/3页)
特别是这个清雪机制,在军垦城,公路上的雪总是能做到随时被清理干净,绝不会因为雪,带来一丝的不便。
整个南部兵团只有两个师,所以,兵团对这里的建设相对力度也要小一些,这个跟地理位置有关。
兵团是围绕着边境线布置的,而南部的边境线相对要少。
400公里的路途开起来用了整整八个小时,因为肖迪的状况没办法住酒店,所以,两个人还是选择了住在车里。
叶雨泽这次出来选择的车,是一辆suv,后面放平就是一张床。因为两个人已经突破了那种关系,怎么睡也就无所谓了。
他们并没有去市里,而是趁着天还没黑,选择了去坎儿井参观。
吐鲁番盆地集中分布了1200多条坎儿井,暗渠总长超过3400公里,其中有水坎儿井近190条,年径流量达1.14亿立方米,控制着近10万亩的灌溉面积。
所以到达这里之后,都不用刻意寻找,都能发现坎儿井的踪迹。
坎儿井大部分都是暗渠,说白了就是在地下开通了一条隧道,那规模,不亚于如今的地铁。
想想那时候可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可以依靠,北疆人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和一把砍头曼创造了这样举世闻名的工程。
不要说肖迪,就是叶雨泽都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撼了。
且不说这条暗渠有多少公里?就是那一个个竖井,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了。
坎儿井里面要比外面暖和,所以,尽管外面冰天雪地,但是坎儿井里面的水没有结冰。
清澈的溪水在地下汩汩的流淌着,不知道已经流淌了多少岁月。
因为没有手电,所以两个人最终坐在了一个竖井口跟前,夕阳的余晖在这一刻是格外的灿烂,让暗渠里面的水都闪着金光。
肖迪小心翼翼的捧起水喝了一口,惊喜的喊道:
“这水是甜的!”
叶雨泽蔑视她一眼:“大惊小怪,北疆的水哪有不甜的?”
两个人正在斗嘴,一个声音在外面呵护:
“你们是什么人?出来,不许破坏坎儿井!”
叶雨泽探头一看,一个维族巴郎正拿着一根棍子,警惕的盯着他们。
看着小家伙充满戒备的眼神,叶雨泽笑了,招招手:
“我们是外地游客,来给我介绍一下坎儿井好不好?给你钱。”
这个巴郎一听说给钱,马上走了下来,仔细打量了两个人一眼,确认他们不是坏人,就滔滔不绝的介绍坎儿井的修建过程。
据他说,坎儿井并不是从源头开始修建的,而是从用水的地方开始挖。
由经验丰富的长者凭着火光和用绳子吊着的木棍来确定方向。
为了进度和不缺氧,人们才打了很多竖井,这样可以把暗渠分成很多段,也就是很多人一起施工,毕竟挖洞这个活儿,人多了是没有用的。
巴郎子似乎从小就听长辈们诉说坎儿井的故事,其实很多传说都比较玄幻。
不过坎儿井的建造过程极为艰辛。匠人们经过周密的勘察和设计后,从尾端的明渠和龙口开始作业,然后向上游逐段布置竖井并开挖暗渠。
暗渠的整体坡度控制在0.5%到1%之间,竖井的深度和间距也逐渐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水流条件。
通常,末端的竖井深3-15米,中段深20-40米,顶端的深度可达100深。
竖井的间距渐次拉长,下游约10-30米,中游为30-60米,上游60-100米。
暗渠的宽度约0.5-0.8米,高约1.4-1.7米。
在开挖过程中,匠人们只能依靠油灯照明并控制井道方向,使暗渠与地下潜流平行或斜交。
这样,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就能通过暗渠不断汇集,顺坡流向下游,最终引出地表。
叶雨泽这才知道原来坎儿井水源并不是完全来自天山的雪水,还有地下水。
而且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