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五十九 危急存亡之秋

一千零五十九 危急存亡之秋 (第2/3页)

陈康伯?

众人心中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揣测。

少顷,沈该站了出来。

“陈相公,关于官家要求您来主事这件事情,我们到底该……”

沈该没把话说完,但是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这个权力,你要还是不要?当然你说你要也没关系,但是我们素来讲究皿煮,你要是拿下这个权力的话,是不是有点……你懂的。

陈康伯没说话,看了看虞允文。

他身后的虞允文心领神会,便站了出来。

“既然官家这样说了,那么就这样办吧,咱们六人在官家休养期间还是能够代理军政大事的,一应大事都商量着来,但是遇到不能决断的事情,还是以陈相公的看法为准,如何?”

沈该和周麟之皱了皱眉头,但是没说话,转头看向了叶义问。

叶义问也皱了皱眉头,看了看一直没说话的陈康伯,最后微微叹了口气。

“官家身体有恙,国运艰难,此时正是吾辈同舟共济之时,就不要考虑那么多了,既然官家说了让陈相公主事,那就由陈相公主事好了,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陈相公可以做出决断,至少,我是支持的。”

听了叶义问的表态,陈康伯心里一松。

“蒙官家信任,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康伯必尽心竭力,不辞辛劳,为大宋做一切可以去做的事情,还望诸位鼎力相助,共渡难关。”

陈康伯向其余五人行礼。

虞允文和胡铨忙道不敢。

叶义问、周麟之和沈该只是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他们虽然承认了眼下这个陈康伯主导军政大事的局面,但是心中多少有些不快。

陈康伯现在的职务是枢密使,也是受到赵昚的信任主掌军权的存在。

但是按照传统,枢密院的逼格本来就要低文官政府一点,现在让枢密院首脑主持国务,却不让政府首脑主持国务,哪怕陈康伯自己也是进士出身,可是叶义问等人还是感觉到莫名的不快。

陈康伯注意到了这三人的态度。

他并非不知道文官政府的深层逻辑,他本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和他们产生龃龉,但是眼下国运艰难,需要一个说话算数的人快速做出决策。

明军进攻迅猛,南宋朝廷决策迟缓,现在不是讲究和气生财、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时候。

所以他并没有对此有什么表示。

但不可不说的是,现在的南宋最高决策圈子显然已经出现裂痕,陈康伯、虞允文和胡铨成为一个团体,叶义问、周麟之和沈该结成一个团体,两个团体面和心不和。

其实出现这样的团体分割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早在主战派主和派斗争不息的时候,陈康伯、虞允文和胡铨都是坚定的主战派,甚至是北伐派,而剩下三人不算都是主和派,但也不是主战派。谷慨

硬要说起来,沈该甚至还有点投降派的倾向,和已经被罢黜的汤思退是一伙的。

所以这三人凑在一起抱团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危急存亡之秋,六人小组尚且还能维持表面的和谐,对一些危及大家共同利益的事情尚且可以合作共赢,直到渡过难关。

所以他们开始思考该怎么渡过难关。

并且同时思考关于赵昚的事情。

赵昚刚刚苏醒又晕了过去,还吐了血,虽然太医说赵昚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六人又忍不住的为赵昚的身体健康感到担忧。

国家危难之际,皇帝的身体健康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万一赵昚在这个时候不幸去世……

幸好赵昚的儿子赵愉已满二十岁,就算赵昚这个时候去世了,也不至于没有人可以继承皇位,其他皇室子弟也不至于能够威胁到皇位传承。

可是此时此刻皇帝去世,真的是好的兆头吗?

浓重的乌云笼罩在六人心头。

六人小组得到了皇帝的首肯,对组建部队支援襄樊的事情也就更加确定。

陈康伯牵头,六人小组颁布政令,李显忠主将的位置被确定。

他本部三万人是他精心训练过的军队,战斗力可靠,可以带上。

镇江府和池州府的也各自被抽调一万精锐进入李显忠的麾下作战,使他的兵力增加到五万人。

他这边五万人算是确定了。

然后临安朝廷又安排三万禁军精锐,以侍卫马军司指挥使王宠为此次出征的副将,率领这三万人从另外的道路出发。

所以临安朝廷这一波把十六万军队抽调一半用来解除襄樊的围困,八万军队的出击也算是他们竭尽全力了。

但是虞允文还觉得不够。

他建议抽调川蜀大军一部分出川支援襄樊战场。

川蜀丢了,还有襄樊,南宋还能固守。

襄樊丢了,南宋没了,要川蜀何用?

一开始只有虞允文自己支持自己的建议,很快,胡铨的立场动摇,表态支持虞允文的看法,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