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九章 睥睨于天地之间(求订阅求月票)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

第八零九章 睥睨于天地之间(求订阅求月票) (第1/3页)

此时文庙前的众多年轻儒生,不由都一片沮丧哭嚎之声,神色则如丧考妣。

那《谷梁春秋》倒还好,虽然是《春秋》三传之一。

可以之为本经的不多,这本书与《公羊》更多是被儒人拿来决狱用的。

可《古文尚书》流传至今,一直都是显学。

他们学了一辈子的古文尚书,结果到头来,居然将被朝廷认定是伪学。

日后科举,他们该以何为根?

不过这些人已经没有了闹事起哄的心思,只因汾阳王说的那些话有理有据,让他们想不出反驳之辞。

只要是真的读通了经史,再往里面细想,就可知《古文尚书》确有伪造之嫌。

尤其是里面的地名,可不仅仅是河南与金城这两处。。

一些博学之人仔细回思,发现这样的情况,在《古文尚书》竟有十余处之多,都是西汉之后才出现的地名。

可至圣先师总不可能是在西汉之后,写出了《尚书》?

练气士自然是寿元长久,至圣先师说不定已成就神天之尊。

可据说至圣先师与他座下的七十二贤,都以身合道。

为弘扬儒学,庇佑人世,圣人与诸子早在战国初年就都不存于世了。

所以众儒生此时脑海里面想的就只有一件事,速去书店里面购买《今文尚书》的注解,还有汾阳王的著述。

考虑到当今朝廷,汾阳王已经执掌大权,重点当然是《格物》,《辩证》等书。

不过在场的几位大儒,却还是抱着灵牌,不肯离去。

其中一位中年大儒冷笑着:“你竟还想将古文尚书排除在科举之外?朝廷诸公与礼部胡尚书,他们岂能容你肆意妄为?尤其礼部胡尚书,他治的本经就是尚书。”

可就在他语声落时,礼部尚书胡濙却背负着手,从文庙之内走了出来:“此言差矣!胡某束发以来,都是以尚书为本经,浸淫甚深。可如今思之,这古文尚书确有伪造之嫌。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古文尚书是儒门正本,那么朝廷只能罢黜此学。”

他神情微微黯沉,眸光也有些晦涩。

胡濙是不久前闻讯而至,全程倾听了李轩与众儒生的对话。

就胡濙本心而言,是不想罢黜《古文尚书》的。

胡濙精研尚书,早就意识到古文尚书可能是伪造。

昔日汉末大儒郑玄与马融,很可能也洞悉了《古文尚书》的根本。

他们虽然是古文学派,也在卖力推广《古文尚书》,可他们只注解秦博士伏胜传下的《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对于《古文尚书》多出的二十五篇没做出任何注解。

可胡濙却从不敢公开质疑尚书,只因这天下儒生,至少有一成之人是以《古文尚书》为本经,仗以凝练浩然正气。

而一旦《古文尚书》被证伪,那么不但大量儒生的浩气修为可能就此罢废,也可能令两汉之后,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儒学体系一朝崩溃。

何况胡濙私心以为,古文尚书中虽然夹杂着一些汉代大儒的私心,可里面的一些道理是对的。

可此时李轩既然以当代大儒,理学护法之尊率先质疑,掀开了这层窗户纸,那《古文尚书》就不可能存续下来。

胡濙知道《古文尚书》中破绽众多,一旦被众多儒生质疑,开始大规模的辩论,只会有更多的证据被寻找出来。

胡濙哪怕再怎么不情愿,也不想在《古文尚书》的问题上坚守,以免贻笑后人。

此时那位几位大儒闻言,面上都已经如死人一样苍白,身躯也是一阵摇晃。

礼部尚书胡濙乃天下儒人之宗伯,他如不肯为《古文尚书》背书,那么整个儒坛就再无对抗汾阳郡王之力。

那位白发老儒的口中,更是溢出了一口鲜血。可他的身躯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