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 北上 (第1/3页)
问题出现,就必须加以解决,不能视而不见,或不当一回事。
明军为何从以前的纯火器军队退化成冷热兵器夹杂的军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火铳质量的下降。
武器装备的“腐朽”必然会带来军队纪律以及战斗力的下降,两者之间既是因果,又是必然。
现在魏公公麾下儿郎所使用的火铳来源十分复杂,有从北京锦衣卫南镇得的几百杆上等铳,也有原吴淞水营使用的普通铳,近期又从南都联军那边得了一大批铳,这些铳质量参差不齐,质量的稳定性堪忧。
因此,如果不能解决这些火铳使用颗粒火药会炸膛的问题,那么,就会发生士兵不敢用铳参加战斗,甚至不敢训练。
这肯定是魏公公不能容忍的,所以要马上解决。
相较大规模生产燧发枪,改良现有火绳枪的铳管更有现实意义,也更实际。
毕竟,大明皇军几个月后就要投入实战。
时间不等人,魏公公虚心好问,将王、洪二位匠户头领请为上座,好生请教,让二老十分激动。
明军所使用的火铳,按《武备志》的标准,大抵是用四十斤毛铁炼到八斤精铁,也就是就是十折二——十斤毛铁炼成两斤精铁。
照这个标准来的话,公公现在控制的溧阳铁场年产生铁量为十六万斤左右,如果全部用于火铳制作,单铳管这一块折算下来一年也就仅够生产4000支铳管。
而当下无论是兵部还是锦衣卫的南镇,又或北京兵仗局,都很少能做到严格用料。据王、洪二位老人讲,他们从前在兵仗局经手的那些火铳,大多用料不足二十斤,最后却同样做到铳管为八斤左右重量。
这当中,自是锤炼不够了。
用料不足,锤炼不足,这铳管能好才怪。也就是上面嘱咐了要做些样子货来,或者边关将领为家丁特订才足工足料,否则都是如此。
之所以如此,便是钱作怪了。
这一点魏公公心知肚明,早在北京兵仗局买买时,陆太监就跟他说了不少内中道道。
对于钢铁这一块,说实在的魏公公真是不太懂行,只依稀记得前世对于钢铁的标准,好像是看什么含碳量,似乎含碳量越低,这钢就越好。
制作一根铳管,就是使用生铁在炭火中加热,然后反复进行锻打,故而一块好铁,有百炼钢之说。
原理是随着炭火炉加热,使熟铁渗碳,不断的加热锻打过程中,氧化铁皮不断脱落,碳分流失,导致总体重量不断减轻,最后就成了钢,也就是所谓的上等熟铁,或者说是精铁。
当下在南直隶颇受百姓喜欢的苏钢,就是由芜湖铁厂锻造出来的。可惜,苏钢多用于民生,军中采购这块很少。
为了挣钱,南北都是粗制滥造,应付了事。
………..
因为难得有这么大人物肯听他们说这做铳的事,加上魏公公对他们不薄,来时给足安家费,每月拿的工钱也比在北京多的多,王、洪二老自是不敢藏私,把压箱底的本事都说给公公听了。
魏公公凝神倾听着,听到不懂处立马就问,丝毫不拿架子。
其实最适合做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