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国和王国 (第1/3页)
护短,从来都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至少对自己人而言是这样。只要不是涉及到绝对的原则问题,对于自己人,只要全力的偏袒就够了。一个连自己的将军都不偏袒的皇帝,在国际舞台上怎么站稳脚跟?
在洛阳的街道上逛了一圈儿,天微微发暗的时候,正好回到洛阳皇宫。从细节处看整体,以漫无目的地抽查,来规避下属准备好的戏剧,这才是上位者探访时候,想要看清真实的方法。
洛阳的抽查,让李承乾很是满意。杜荷虽然是靠老爹的荫庇才坐到了洛阳刺史的位置上,但是毫无疑问,他在位期间,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进入皇宫以前,李承乾拍拍杜荷的肩膀说:“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你都要留在洛阳刺史的位置上了。洛阳是长安以外第二重要的城市,想要引导洛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需要你的不懈努力啊。好好干,什么时候洛阳的发展走上正轨,有所成就了,你的国公爵位,也就有了。”
杜荷很清楚皇帝不会给自己画大饼,既然这么说,那就一定能攀升到国公的位置上。作为家中次子,能够凭自己的努力攀升到跟大哥一样的地位,这样的成就,如何不令人兴奋莫名?
跪倒在地,杜荷大声道:“陛下放心,微臣绝对会当好洛阳刺史,绝不让陛下分心!”
李承乾笑着拉起了杜荷,再次拍拍他的肩膀以后,才转身回了皇宫。
给地方刺史适当的放权,这就是放权计划的下一步。
但是这一步不同于给朝堂高官放权,给刺史放权,可是有一定风险性的。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安史之乱,一直以来,都被标明为大唐历史的转折点。这场动乱几乎摧毁了李唐政权,给社会、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乱后的唐朝由鼎盛进入了衰落阶段。
但是事实上,安史之乱,只是一个国力转折的转折点而已,唐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中央集权的虚弱,这点主要体现在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使得中央政权变得虚弱无力,几次企图削弱藩镇的努力,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国家再没有能力与藩镇较量。与中央力量下降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藩镇的力量却越来越强,藩镇割据更加无法控制。
当中央的力量无法控制地方的时候,必然会导致战斗的发生。军阀都想独立,都觊觎皇帝屁股底下的那张椅子,所以,一场大战也就不可避免了。
现在大唐的兵权,至少依然掌握在皇帝的手里。
军州的统兵权力虽然在都督的手里,但是,都督却有三四个,最多的有五个。而都督的任命权,牢牢掌握在皇帝的手里。也就是说,李承乾想要谁滚蛋,就能让谁滚蛋,根本没法反驳。
而刺史一级官员,没有了沾染兵权的可能,政权稍微放一些,尝试一下,还是可以的。洛阳作为长安以外最大的城市,将会是第一个尝试的地方。
回到皇宫,李承乾把自己逛街的收获——洛阳的小吃,跟李泰一起分享了。
踩着月光散步的时候,在应天门,李承乾和李世民不期而遇。
推着轮椅的是长孙,所以也就没有什么需要避讳的,所以李承乾上前接过了轮椅,跟太上皇太后一起散步。
“朕明天一早就启程,入洛水乘船而下。等朕到了扬州,会派人送信给你的。你母后、兕子她们,朕会照顾的很好,你在长安用不着挂念。现在大唐内部一片祥和,朕就算孤身在外,也没什么值得担心的。有些人就算有反叛的想法,在大势之下,也只能收敛自己的野心,踏实做事。”
李承乾边推轮椅边说:“造反的事情,儿臣不担心,儿臣主要担心的是勋贵阶层和寒门学子阶层的冲突。寒门学子真正得到了升迁的门路,自然想着上进。对于勋贵阶层的自然入仕,他们必然觉得不公平,想着去掉,而勋贵阶层,绝对会把着最后的特权不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