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八章 投奔(下)

第四百十八章 投奔(下) (第3/3页)

以绝尽东夷余脉,合华夏气运为一体。

而文化传统龙雄为皇、凤雌为后,影射这一个战胜,要知道在凤凰一词中凤本为雄鸟,而在这时只能雌伏。

越早期神话传说时代,因战争技艺不高,越以人口大势决定胜负,黄帝胜利不是无由——不得不说黄河冲击而成的黄土平原对于初生农业来说是肥沃、易耕的宝地,能超越时代技术的限制而繁衍出充足人口,以至黄帝可以失败很多次还是崛起,而蚩尤只失败一次就完蛋了。

在此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华夏农耕人口大部集中于黄河中下游流域,而在洛阳的函谷关一线山水阻隔,逐渐形成关东、关西两块不同的大平原,使得洛阳渐由出泾渭平原的战略节点升格至掌控东方大平原的核心中点。

以洛阳函谷关为界,号称关西、关东,而繁衍出差异性两大人口、文化、经济圈,包括人与人之间气运交流,泛而观之就渐形成不同的龙气。

关西是三辅秦地,地处黄河中游,这块大平原总面积相对较小,但好处是有黄土高原、秦岭、太行山脉等四面包围,除了来自高原民族的威胁(与汉系同源的羌系),类似于蜀地的安全环境,又有沿黄河过函谷一线的畅通出口渠道,宜居宜耕而交通便利,人口繁多而质量极佳,是快速崛起之地,龙气量小而凝聚。

关东则是河北、河南,地处黄河中游,总面积相对很大,在汉代时的开拓尚未完全,甚至有着大片原始森林存在,是全面扩展之地,龙气量大而分散。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盟津就是洛阳城北的黄河渡口,取名盟是因周武王会盟诸侯伐纣之地,群雄到达洛阳后,在这里会盟讨董有所寓意。

而咸阳就是长安代称,董卓避让迁都后的地方。

曹操的《蒿里行》再明白不过表现出这种关东、关西对立态势,而展现出战略细节——东西对决,核心兵家必争之地就是洛阳,周公最早在这里建立东都成周(洛邑)以监视关东诸侯,震慑异脉龙气。

如果对上的是凝聚一体的关西军,所有关东军都是失败下场——商朝本身的毁灭就是因征东夷平叛时,被快速崛起的周国自西部偷袭。

周朝是失去关西后盾,洛阳就失去控制关东的力量,东周被快速崛起的秦国从西部攻灭。

刘邦取得汉中和秦三辅故地,才能在和项羽的战争中屡败屡战,而项羽失败一次就彻底完蛋了。

光武帝刘秀以洛阳统长安,是以势压缩得赤眉军缺粮,刘邦先于项羽扣关入咸阳几乎毫无抵抗,这都是有时势背景的特例。

因这种种先例,关东联军要想从长安迎回天子,就得彻底消灭董卓,但后来先是虎牢关在吕布手中吃了苦头,后曹操、孙坚突进都被徐荣击败,甚至有李榷大破汉末名将朱儒,都使诸侯深深畏惧董卓西凉军。

这些都是叶青基于特殊出身而对洛阳战略价值的估量,如果说是类比游戏,肯定会自信是开启了隐藏模式,足以对大多数地上人形成信息不对称优势。

但叶青重生以来,从不敢将任何有实质的世界当作游戏,这一平稳心态让他能从各方情报搜集的动向中判断出许多真实信息……就比如总督和俞帆,肯定有了对洛阳事件的认识。

或是出龙气本能,或是出于政治视角,或是出于历史分析……无论什么原因,结果都是一样,此二敌绝不会和历史上曹操、孙坚一样奋力救援洛阳,只会不遗余力拖他后腿。

“那就看看我们的准备,谁更充足一点。”叶青眯着眼,回首看去,官道上烟尘冲天而,斥候马蹄声近,曹字大旗隐然入目。

叶青笑出声来:“说曹操,曹操就到……”

芊芊会意地点点头,又眨眨眼:“这句很有名么?上次听夫君说过?”

“…我编造的么,教你个乖,不想要什么就来什么。”叶青随口胡说,下令张方彪引一支骑军防备,别的照常行军,一切都井井有条安排着,直到经过一处岔路口,芊芊拉了拉他的袖子:“看”

叶青顺着看去另一条来路,同样的斥候开路,一杆孙字大旗突映入目,丝丝白色龙气凝聚不散。

叶青一怔后笑起来,又有一条大鱼来了:“一个个追得很快,怕我直接扔雷炸了虎牢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