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章 家事 (第1/3页)
“前车架,后车架,立轴……”
已是深夜子时,大名府宣抚司府邸王松的书房之中,灯火依然亮着。
王松拿着带有尺寸的钢尺,凭着脑子里面的记忆,在纸上仔细画着。
中华几千年以来,一直没有四轮马车,而西方却在17世纪的时候,就有了四轮马车。和二轮马车比起来,四轮马车更宽敞舒适,也更加平稳,马匹也省力。
几千年来,中华一直没有解决四轮马车的转向问题,再加上中原马匹少,四轮马车对道路的要求较高,这也导致了中华民间对发明四轮马车缺乏热情。以至于到了后世,即便是解放战争时期,也是独轮车大行其是,两轮马车辅之,四轮马车则是一直没有真正发展和推广开来。
自从水泥问世以来,两河之地,包括东京城周围,大量的官道,正在被修葺或者已经修造完毕。这也使得四轮马车的应用,被提上日程。
相对于两轮马车,四轮马车载货可达千斤以上,而且平稳、快速。若是将其大规模的用于军中,对解决粮草辎重的供应问题,绝对是大有裨益。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在前轮安装一个差速器!”
差速器是近代才发明出来的东西,而西方解决差速器的方法十分简单。
四轮马车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后面的车架架在前面个车架上由一根立轴连接,实际上就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差速器的问题就这样被解决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王松必须把图纸画得详细易懂,这样才能让工匠们更清楚的明白其中的玄机,早日让四轮马车造成。
说起来,他目前想造四轮马车的目的,起初也只是为了想在军中使用,解决辎重运输困难的问题。若是单靠独轮车或是两轮马车,实在是太痛苦了,运输量又少,所费的人力实在巨大。
可喜的变化是,随着两河冶铁和炼钢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钢铁部件应用在了各种设施上,比如水车,其中心的转轴就已经是钢铁建造。
这样看起来,四轮马车的应用和推广,应该在年底就可以看到成效。
如果有橡胶就更好了。印象中,天然橡胶好像在南美洲的巴西和墨西哥等地有所种植。看来,要引进橡胶或者橡胶种植,还需要费些周折。
也许后世的大航海时代,可以从这个时代的中国首先开始。
前方的讯息传来,李宝已经占了流求,暂时以澎湖列岛为海军的停泊之处。而大量的海军将士,随即登岛,已经是披荆斩棘,开始了新的征程。
也幸亏有了黄师舜,否则海军刚占领流求,粮食和生活用品上的供应,始终是个问题。
柳氏一门和那些船匠,会乘船南上,先到徐州,然后去涟水军出海口建新船厂。
王松不由得叹了口气。千头万绪,一切都是刚刚开始。
“相公,喝点汤吧!”
站在房门外,隔着窗户,看着里面正在聚精会神忙碌的男人半天,赵多福轻轻摇了摇头,推开门走了进来。
赵多福进来,舀了一碗绿粥汤,递了过来。
“公主,你怎么还没有睡?”
王松扔下笔,喝了一口绿豆汤,疲惫不堪。这写写画画的下来,比打一场仗还累。
“天太热,也睡不着,就来看看相公忙些什么。”
赵多福额头上细汗涔涔,却拿起手帕,给王松擦去额头上的汗水。
“相公,奴家今天读了报纸,说南边那边打的不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