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这辈子白活了! (第1/3页)
飞鱼仔好几次跟芳芳说:“天师,我们务必要请你和你的闺蜜们吃个饭,给个机会吧?”
飞鱼仔之所以三番五次向芳芳发出邀请,主要甚于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们这次边境之行,确实给芳芳添了不少麻烦。尤其是跟她无亲无故的我来拜她为师学习天琴,她不仅全免了我的学费,还帮忙安排食宿,而且早晚还接我上下学。所有这些,不单我父亲看在眼里,飞鱼仔他们也心知肚明,感动得直说芳芳是“难得的好人啊!”
二是自从我们入住蛤蚧屯后,父亲和飞鱼仔他们晚上只要是回屯里吃饭,芳芳的叔叔伯伯们,都要轮流请我们到他们家吃饭喝酒,我们虽多次说要回请他们,但全被严辞拒绝了。
他们说:“你们到我们这里来,我们请你们吃饭喝酒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哪有你们请我们吃饭的道理?这不反客为主了吗?让人传出去,我们以后在壮乡还怎么活啊?”
正是因为这样,父亲和飞鱼仔他们商量,在屯里我们就不敢反客为主,但我们到县城去总可以做一回主人吧?
第三个原因就是,自从住到了蛤蚧屯,飞鱼仔他们每次被请去喝酒的时候,总觉得不知道是壮乡人特别海量,还是他们自己酒量不行,反正几乎每次都被灌得醉醺醺的,而且好几回,把他们灌醉的还不是所谓的棋逢对手的男人,而仅仅是屯里面芳芳的闺蜜们。
飞鱼仔和阿海早就念叨着,得找个机会报一箭之仇啊!
架不住飞鱼仔这么三番五次发出邀请,芳芳终于答应,周末晚上在县城喝酒。
芳芳的培训中心,平时若是周末,反而更忙,但现在是暑假,周末也放假,大概是让境外的学员回国看看家人。
因为对县城不熟,飞鱼仔请芳芳帮忙在县城订一家饭店。
因为晚上请客,父亲他们上午就近到屯边的左江支流的一条小河钓鱼,本以为河小水浅,不会有什么大鱼,不料,居然钓获不少,其中有一尾居然重达十五斤的鲶鱼,最后,所有的鱼获全都交给芳芳他们家人。
下午,他们先到县城逛逛,看看我差不多下课了,就到总工会接上我后,又到县城西山红木家俱街看看。
西山红木家俱街满街都是红木家俱店铺。大街中间宽敞的马路上停有很多越南大货车,大概为了节省运费吧,越南人的货车一般都装得满满当当,几乎直装到车顶。因为太重,有的都把车尾压低到接近地面了。
街上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等待帮忙搬运或装卸的越南民工。
在这里,红木原料是一条条长短不一的木棍,不是按平方来计算,而是要过磅,以重量来算的,可见红木的珍稀了。
后来,我们来到一家名叫“山水相连”的红木家俱店,这是一家很大的商铺。老板娘听到我们的脚步声,立马迎出来跟我们打招呼。
老娘四十岁左右,体态丰盈,胸部高耸,脸色红润。她上身穿着越南的民族服装“奥黛”。下半身穿着一条喇叭筒的长裤。
据说,“奥黛”用丝绸布料做的,类似我国旗袍,胸袖剪裁非常合身,突显出女性玲珑有致的曲线,而两侧开高叉至腰部,走路时前后两片裙摆随风飘逸。
我们一问,她果然是越南人。只是她在中国经商多年,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白话和壮话。
老板娘显然很会做生意,见我们一行五人在外边看,马上走出来热情招呼我们进店,并拿出上好的陈年普洱茶。
莫非店里没有其客人?她闲得无聊也想找人聊聊天,抑或这就是她经营之道?
她并不问我们想买什么,更不会直接向我们推荐什么。
显然,她不象做小本黄瓜生意的黄婆那样自卖自夸,她做的是动不动都是几十万的生意,她无须吆喝,她要做的是,请客人坐下来边喝茶边聊天,首先从外围入手,向客人介绍,待条件成熟了再谈实质的内容。
老板娘亲自给我们泡茶,请我们到用一根巨大的红木树根雕成的茶几边坐下来喝茶。
她冲好功夫茶后,叫我们品品她茶,问我们这茶感觉怎么样?
她显然也很懂茶,特别是上等的普洱茶,而飞鱼仔在品茶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两人很快就找到共同话题,似乎很谈得来。
她边泡茶,边给大家发明片,我看了明片,这才知道她叫阮氏金花。
阮氏金花边给我们斟茶,边给我们介绍说:“这个市场也算是中越边境上一个大市场了,铺面几千家,从业人员近万人,辐射中国和越、老、柬、泰等东盟国家。
飞鱼仔问她:“这些红家俱都从哪里来的?”
她说:“这个市场都是以经营越南生产的红木家俱为主,因为红木家俱出关,越南限制少一点。”
她虽是越南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