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柳暗花明 (第2/3页)
对罗曼尼-康帝酒庄的了解也始终停留在原本的层面。所以,我很期待看到后续的文章。”
先是“时代周刊”,然后是“纽约时报”。两位主编都对陆离的博客表示了期待,这着实太过难得了。
仅仅几天之前,陆离还在烦恼着,离开了“纽约观察者报”之后,他的记者生涯是不是暂时到一段落,没有了茱莉亚这层关系,想要在纽约的媒体圈子里找到一席之地,难于登天;但谁知道,却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新曙光,而且,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小报纸,而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数一数二的顶级媒体。
对于任何一位新闻从业者来说,“纽约时报”、“时代周刊”都是梦寐以求的顶级媒体,犹如梦幻庄园般。
现在,陆离却进入了这两家媒体主编的视野范围内。
当然,约瑟夫和斯坦利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陆离对他们来说,仅仅只是略有才华的一个潜力股而已,他们可能会阅读陆离的博客,却不代表任何实质性的承诺,更不要说工作岗位了。但,这样持续性的关注,却已经足够。
告别了“纽约观察者报”,却迎来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陆离的心情不由就飞跃了起来。
“看来,我现在就必须回去赶稿了。否则,错过主编的截稿时间,这可不妙。”陆离的调侃让约瑟夫也露出了笑容。
约瑟夫目送着陆离离开的背影。
作为主编,约瑟夫当然知道,现在的人才越来越多,年轻人一波接着一波,尤其是全球化进程脚步加快之后,就更是如此了,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对于记者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同时,伴随而至的,还有对文化多样性、视角多变性的要求,在网络洪流之中,新闻想要脱颖而出,仅仅依靠噱头和爆点,这已经不够了。
就好像“人在纽约”的布兰登-斯坦顿一样。
他不是第一个记录城市足迹的,也不是第一个以镜头记录生活的,但他却取得了成功,为什么?因为他的触感与众不同,他捕捉到了纽约这座城市的多元,尤其是外来移民以及不同阶层的生活差异。
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特别的政治正确性,有的只是真实,还有质朴,以及纯粹。
所以,布兰登成功了。
约瑟夫在陆离的身上,也捕捉到了相似的质感,和布兰登不同的是,陆离使用的是文字,而且,他身上的“外来人”属性,更是有种独特的风格。这让约瑟夫看到了可能。
约瑟夫会再持续观望一段时间,除了罗曼尼-康帝之外,看看陆离还有什么能力,仅仅只是灵光一现,还是真材实料?约瑟夫隐隐有些期待。
离开了希尔顿酒店的顶楼,陆离和弗雷德两个人没有着急着招呼出租车,而是沿着街道慢慢前行,两个人都有些喝多了,需要稍稍清醒清醒。
“你今天的收获如何?”陆离看着脚步轻飘飘的弗雷德,开口询问到。
弗雷德没有回答,而是一阵欢呼着,一溜烟小跑着前行,然后亢奋地跳起来,在空中旋转了一个圈,落地的时候却站不稳,踉踉跄跄地在街道上转悠着,差一点就要跌倒旁边的花圃里,但他却丝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