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下大棋(1) (第1/3页)
圣诞节前夕,出国一个多月的孔蒂尼终于再次回到罗马,老齐亚诺亲自在车站等着接他,一辆黑色的座驾让孔蒂尼眼前一亮——这分明是菲亚特505!
看儿子目不转睛地看这辆汽车,老齐亚诺笑着介绍起来:“菲亚特公司送我的特制版505S,市场上还买不到,乘坐起来我感觉还可以,速度比马车快,舒适度和马车已比较接近,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噪音比马车大,而且有时候还有股子呛人的汽油味……”
“车体还可以,密封性差了点,噪音主要是发动机舱带来的,除引擎盖要用吸音材料加以屏蔽外,其他车门、地板乃至顶棚都应该考虑包裹吸音材料……”孔蒂尼仔细查看了车体后最后下了结论,“我们在外形设计上还能与国际潮流同步,但制造工艺需加以改进,如果菲亚特想要推广,必须实现标准化流水线作业。”
实际上意大利工业的缺陷很明显:在长期作坊制的发展环境中,可以生产比较先进、比较现代化的工业产品,与英、美、法、德同类产品相比并不逊色,但一等到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很容易就因为产量问题败下阵来——要么生产不出足够数量的合格产品,要么勉强有了数量,质量却良莠不齐,好坏差距太大。这个毛病是因为意大利分裂太久、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甚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才统一的历史情况造成的,再加上国内市场分割、地势南北隔断,这个娘胎里的毛病到后世都治不好。
所以意大利的产品一搞手工版、一搞限量版立即就显得高大上,特有国际水平,一旦大众化、普及化就萎靡的不行——这毛病一直到孔蒂尼穿越的时代都改不过来,阿尔法·罗密欧、法拉利都是世界顶尖的品牌,可产量实在惨不忍睹。和平时期很好,一打仗特别是长期的持续性战争就完蛋。
意大利工业第二个缺陷是喜欢花拳绣腿、惯于表面文章,不肯扎扎实实下功夫。以汽车工业、航空工业为例,意大利的设计水平都是不错的,甚至领先于国际潮流,但发动机总是造不好,有心脏病,这种与其说是因为积累、研发水平不足,还不如说意大利人喜欢出风头的国民个性导致的。
就如这辆特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