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夺兵(上) (第2/3页)
合适人选推荐?”
朱胜非微微笑道:“我倒是有一个幕僚,叫做司马春,卫州人,思路清晰,头脑灵活,如果太后没有合适人选,微臣推荐他做韦桐的军师幕僚。”
韦太后长期生活在后宫,哪里有什么幕僚,而朱胜非是她在朝廷中的利益代表,除了朱胜非,她也不信任别的大臣,韦太后点点头,“那就这么决定了,哀家亲自交代韦桐。”
次日上午,韦太后召开小朝会,提出完善相国和内政堂制度,她任命韩世忠为尚书右丞,替代张浚的相位,主管吏、户、兵三部,又改任徐先图为尚书左丞,主管礼、刑、工三部,秦桧继续为右相,执掌朝政,朱胜非为左相兼度支使。
这样便以提升的方式,剥夺了韩世忠的三军主帅军权,同时也把徐先图从枢密院调走,空出了枢密主官的位置,尤其她让朱胜非兼任度支使,掌握着真正的财政大权。
朱胜非又提名韦桐为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韦太后当即批准,使韦桐成为第五个相国,这时朱胜非又强调文官掌军的原则,韦太后接受这个原则,任命韦桐以枢密院知事的身份,出任神武军宣抚使兼三军都元帅。
当然,所有人都明白,太后真正的目的是让韦桐掌握军权,韩世忠当然也明白,这个军权看起来风光,实际上也很烫手,搞不好就会成为大宋罪人,他也毫不恋栈,欣然把军符大印和元帅令箭移交给了韦桐。
不过真正让百官开心的是另一件事,中午时分,沉寂了近半个月的《京报》忽然又出现在临安街头,一个个卖报郎脆生生的叫喊,让所有人喜出望外,有了这份报纸,他们就能掌握天下大势,以免自己失去方向。
新报馆在城外的钱塘江边,是一座占地十亩的大宅,所有的原料、设备和人员都转移到这里继续办报,陈庆当然不可能放弃《京报》,这是他的舆论武器,也是他发声的喉舌。
南城外的新丰茶馆内,王牧把一张纸条给了吕纲,纸条上只有一个名字,司马春。
“此人是韦桐唯一的军师幕僚,以韦桐的才智,不足以掌握军权,必须听从这个司马春的安排,此人是关键。”
吕纲点点头,“此人的背景和其他情报都有吗?比如他的家庭子女之类。”
“他是卫州人,太学出身,建炎四年辗转逃到临安,家乡应该还有族人,有两个儿子,之前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