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七章 新战术 (第2/3页)
牛仙客的意见,毕竟牛仙客才是知政事。
大唐中枢这些官职太过混乱,居然多达十多个职务都可以担任左相,杨云脑袋都有些绕晕了,总而言之,目前他的直属上司是张九龄,而张九龄直接向牛仙客负责,牛仙客平时也不做主,遇到大事一定会去请示高力士。
这就导致杨云并不是什么朝中的二把手,他这个右相或是副相跟之前的御史大夫一样有名无实,连张九龄都做不了决断,杨云也就只能干瞪眼。
不过李林甫明显把杨云捧到很高的位置上。
最关键一点,杨云能时常去见李隆基,有什么重要事情的话可以通过杨云的关系直接跟李隆基汇报。
以前杨云只是虚有其名的御史大夫,就算张九龄和李林甫有事也不会随便托付杨云去君前奏请,因为那不是杨云的职责范围。
但杨云上了中书侍郎的官衔后,朝中无论大小事务都可以通过杨云去说,这正是高力士对杨云越发忌惮的根本原因所在。
不是二把手,胜似二把手。
“中书侍郎权责重要,非要坐衙处置不可,每日都需要早些来衙门应卯,若你不至……当日差事便不得过问,有休沐或是病休,也需要老夫准允。”
张九龄在杨云面前依然拿出公事公办的态度,他的话也是对杨云说,无论你做什么都要听我这个上官的。
杨云没去跟张九龄争论,无论张九龄的态度如何,始终张九龄是他的长辈,同时也是朝中资历深厚的老前辈。
张九龄的脾性跟杨云的确不怎么对付,杨云不太喜欢跟张九龄这样虽然才华卓著但思想却很保守的老家伙共事。
“若遇议事,则往中书门下,与老夫同往……”
张九龄解释还算详尽。
所说议事,是大唐宰相级别官员共聚一堂的会议,一般是遇到重大的事情才会召集起来开会。
中书门下设在门下省,也就是俗称的“政事堂”。
李林甫作为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吏部尚书也有资格进政事堂,而整个大唐有资格进政事堂的人一共有十多位,杨云在其中排名第六,比起黄门侍郎和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六部尚书位次高。
大唐最高权力机关的三省,其职务虽多,但很多并不常设。
张九龄作为中书令,在政事堂的官员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尚书左丞挂知政事头衔的牛仙客,在张九龄之下就是侍中。
跟张九龄大概说完,杨云便可以回去了。
杨云跟李林甫出来后,李林甫笑着说道:“别看国师只是中书侍郎,但你可是大唐的卫国公,你的爵位比张曲江高多了,他以后见了你是要行礼的。”
杨云挂爵,名义上比张九龄地位要高,但谁都知道大唐中后期爵位已经不值钱,在朝中的话语权杨云显然没法跟张九龄相提并论。
“张令公在中书省内都有人对其不服气,你下面几个中书舍人,都可以为你所用,将来整个中书省的事务你可以一肩挑,但凡有事可以直接跟陛下禀奏,甚至可以不通过姓牛的和宫里那位,他们拿你没办法。”
李林甫把事情看得很透彻。
知道杨云现在是什么身价地位,名义上是张九龄的下属,但由于可以随时见驾,别说是张九龄了,就算是牛仙客和高力士都可以不放在眼里。
这也是为何李林甫对杨云极尽巴结之能事,就是看中杨云能直通李隆基这条关键的渠道。
其实不用李林甫解释,杨云自己也很清楚,可惜他现在对于参与政务的积极性不高,而他眼下要筹谋的,是怎么让杨玉环诞下太子,再送李隆基“荣登仙界”。
到那时,真正需要控制权力的时候就到了,希望李林甫可以为他所用。
……
……
杨云加官进爵的消息,在杨云回到居所前,已为很多人所知。
上林坊的士绅得知情况后,在董奇容带领下到杨云这里来恭贺。
他们对恭贺杨云加官进爵已有些麻木,好像过不了几天杨云就要升官,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朝廷权力核心,现在更是位列中书侍郎,已经是名义上的副相之一。
杨云没有摆架子,接待完访客后,回到后院,此时他已经很疲惫。
吴元不在,少了烦扰的声音,张镜彦负责跟杨云汇报有关殖民南美的情况。
“师傅,今日大空观依然在举行法会,家父派人来通知,希望您能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