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大王回山(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1/3页)
其实不是每个人都像赵继业那样,能看出“泰山贼”的不同之处,顶多也就是说他个“盗亦有道”,至于什么“有大志”,无论是的被抢的、还是被借的士绅们,所看到只是一群“响马盗”而已。
也就是在胶东诸县的知县、士绅们以种种愤愤不平,悲痛欲绝的心情向巡抚大老爷讲述他们的遭遇时,请求官府派兵清剿的时候,刚刚打出“泰山贼”旗号的朱国强,正带着麾下的“八百响马”骑马结队,大摇大摆的沿着官道走着,虽说“下山”时,只带着两百“马贼”,可是现如今却有足足四百多骑手,这可“多亏”大明的马政,早在洪武年间政府推动马匹“民牧”,即在北直隶、河南、山东、南直隶等地实行,订有应纳马驹数,若不够,养马户须赔偿,养马户多因此破家,转为“响马”,以此谋生。北直隶地区,尤其严重,时称“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而山东地区在古代逢荒年出现骑马之结队盗匪;犯案以前常“官兵奈我何!”挑衅,在马上放哨箭发出响声。
在朱国强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后,自然有单人单骑的“养马户”来投奔,对于这些骑术精良的“养马户”,朱国强当然不会拒绝,再加上主动招揽的青壮,这不过才半个月的功夫,当初不到三百人的队伍,足足膨胀的十倍,整整两三千人。
就是这么一支两三千的人马,就足以让沿途的官兵、乡兵退避三舍。毕竟,看起来似乎也是兵强马壮。其实这两三千人马,他们虽说手里拿着刀枪,可实际上扮演的却是民夫的角色——推起装满了金银细软和粮食的牛车,“走了”一圈后,现在是拔营回返的时候了。
作为“响马”,虽然谈不上来无影去无踪要,可走得时候却是干脆利落。只是来的时候,两百多人马,变成了两三千人马,同时又多出了一千多辆牛车,并且每一辆都装得满满当当,木头制的轮子在土路上压出一道道翻土的痕迹。
“这木轮大车的速度也太慢了些,回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