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兴旺!族人越来越多 (第1/3页)
……
平安镇。
四月,阴雨绵绵。
自从王氏一统平安镇后,便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如今的平安镇,很多原本不适合耕种的土地,都经过土地改造,或挖或填,一点点地被改造成一片又一片的良田。
围绕着这些良田,建立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农庄。
常年统一的规划下,一条条老河道被修缮疏通,也有一条条的新河道被开挖出来。让整个平安镇内部,大大小小的河道纵横交错,水路四通八达。在水路的各关键点处,还修建了一个个的防洪闸,用以在关键时刻调节水位高低。
每一个农庄、村落、都有河道勾连,并且拥有自己的码头,既解决了灌溉问题,也能节约运力。船舶的运输能力,远远地超过畜力车。
一辆低调而朴实的马车,行驶在宽阔而笔直的“洋灰”路上。哪怕是在这阴雨不断的季节中,洋灰路上也是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泥泞感。
这换作二三十年前,是断然没有此等气象的。那时候平安镇内的路比较少,且大多数都是夯土路。一旦到了雨季,满地都是泥泞,无论是马车出行还是步行,都会弄得非常狼狈。
甚至,装载量大一些的马车,车轮陷进泥地里也再正常不过。
只有到了镇子里,或是世家门口附近,才会干净一些。路面上会铺有一些青石,用以硬化路面和活动区域。
然而青石路面,铺设起来非常昂贵,铺设效率也非常低。每一块青石,都需要石匠耗费不少功夫切割雕凿处理,讲究些的还会刻上名字与纹路。
此等造价,铺一下宅院内外还行。想要将乡间之路都铺上青石路面,完全就是痴人说梦话,以王氏的财力都会大感吃不消。
而建造“洋灰”路/水泥路,就比较简单了。成本相对低廉,且成型速度极快。而且非常干净整洁,很适合平安镇目前的状况。
那辆看起来很低调的马车中,王守哲透过马车玻璃窗,看向水泥路两侧的排水沟,以及大片大片的农田。
这季节,正是麦子疯涨的时节,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充沛的雨水,加上良好的排水,不出意外,不出意外,今年又将是一个麦子的丰收年。
尽管长宁王氏有着诸多产业,但是所有产业中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在农田之中。更况且,王氏的农田之中,出产的都是麦种或稻种,收益非同寻常。
长宁卫,已经周边一些卫城的世家,已经逐渐开始接受王氏提供的粮种。价格虽略微有些昂贵,但是无论在抗病和抗倒伏,亦或是产量上都有巨大的优势。
用王氏的粮种耕种,会更加稳定,产量也要高出不少。总体收益,会比原先高出三成至七成不等。要知道,这多出来的收益等于就是纯利润。
这部分纯利润对那些八九品世家来说极其重要,他们可以更快积攒灵台交替的资源,或是继续扩大产业,或是放宽对其他优秀族人的培养策略,有机会培养出第二个灵台境,甚至是第三个灵台境。
甚至还有不少九品世家,开始想办法讨好并依附于王氏。他们愿意将自己的良田,灵田,来替王氏耕种粮种。而王氏则会收购这些粮种,进行统一售卖。
作为回报,那些九品世家每年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家族财务上会更加宽裕,家族发育壮大的机会也更多了。
也是由此。
在王氏的带动下,长宁卫很多世家正在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而一旦尝到了甜头的世家,已经很难再回到过去。
他们会牢牢地团结在王氏的周围,维护共同的利益。
长宁卫那大大小小的数十个世家,除了少数世家外,正在加快富裕程度。而长宁卫整个地区,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穿越至今,王守哲已经度过二十余年了。
这一路走来,让他也颇有些感慨万千。虽然还有很多缺憾的地方,可终究还是带领着族人将日子过起来了。
至少弟弟妹妹和族人们,不必再为了一点点灵食与修炼丹药,而弄得扣扣索索,影响了“前期发育”和未来潜力。
当然,对于平安镇的建设,还仅仅只是个开始。
例如这路面,对王守哲来说沥青柏油路会更好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