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章 多多少少 (第2/3页)
工作我称之为‘打草稿’。真正的考场是二炼钢与热轧厂,供货状态的945钢产自二炼钢与热轧厂。我们打草稿的时间是三个月,5月1日起,不论草稿打的怎样,我们必须上考场。下面请鲍则刚高工主任汇报技改方面的情况。”
鲍则刚高工主任高声说到:“齐总工讲的很生动形象,炼钢、轧钢设备的不同,做出来的产品存在差异,试制车间的设备起到‘草稿’功能,这个‘打草稿’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二炼钢与热轧厂是真正的考场,接到命令之后,我们小组立即推进二炼钢与热轧厂的技改工作。二炼钢的重点技改项目是炉外精炼,我们已经有RH了,但引进KTB并达到工业生产能力,至少需要三年。所以最实际的做法是,在我们现有的RH炉外真空精炼的工艺技术上加以局部改进,以满足945钢的工业生产……”
945钢课题组有五十几个成员,除了齐总工、林副经理,其余成员全部来自钢研所。
随着课题项目的逐步推进,二炼钢、热轧厂、技改部陆续加入945钢队伍,直接或间接参与945钢项目的人员超过500人,并且这个数字将持续增加。
这么多单位联合开展工作,必然存在沟通协调上的业务,林破敌副经理任945钢项目后勤总指挥,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林破敌听完鲍则刚的汇报后说到:“诸如RH-KTB这种中长期重点技改项目,肯定是要做的,我的建议是,由钢研所非945钢课题组的同志们牵头,技改部配合,在七五计划之内完成或接近完成,就可以了。秦所长,你在会后落实一下?”
“好的,我去落实。”秦所长接下这个活儿,他可太忙了,虽然担任945钢课题组第一负责人,但把钢研所其他业务推的一干二净,秦所长也是做不到的。
林破敌接着道:“1989年3月之前完成945钢的任务,这是死命令,必须做到。我的理解是,1989年2月28日是最后期限,我没说错吧余大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