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明明巨额亏损还被营销的前沿(+12/19更) (第1/3页)
方年嚯了一嗓子:“这怕不是白粥吧。”
这一嗓子差点把对面的关秋荷吓一跳。
关秋荷抬头看了眼方年,不满道:“一惊一乍干嘛呀?”
方年搔搔头,然后把手机递了过去,嘴上道:“看了这个长篇的回答,还觉得这见解还不错,看这认证应该是白粥。”
关秋荷飞快浏览了下,昵称就是白米粥,认证是人大经济学博士,大概是错不了。
又看了看回答内容,微笑道:“如果不是白粥,你有兴趣招进来?”
闻言,方年笑笑:“还别说,有动念头。”
“反正前沿也不缺多一个人领工资的底蕴,任性一点也无所谓,说不定就是个人才。”
见状,关秋荷莞尔:“前沿系现在都有6000多人,方总还这么求贤若渴啊!”
说着,关秋荷自己回答了:“也是,人多,人才不算多。”
确实。
前沿现在是人多,人才不算多。
几大实验室内的专业人员很多,但很能拎得起事情、表现突出的,不算多。
以白泽实验室为例,第三次流片要不是陈建业院士亲自出面,指不定又要失败。
虽然跟台积电的新工艺有关。
但也跟白泽实验室整个专家团队的某方面水平不够有关,连张教授都没搞定。
女娲实验室这边倒还好一点,黄维鸣不仅仅专业水平过硬,行政上也还行。
带领的团队比较优秀。
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女娲实验室从成立之初就分成了三个研发组,相互之间是有竞争力的。
虽然没使用跟当康游戏在内的一部分公司采用的赛马机制。
但也产生了竞争。
白泽实验室之前是集中精力办一件事情。
当然……
就算前沿想要在白泽实验室引入赛马机制,也没那个资本。
动辄一个月烧掉一二十亿研发经费,这哪是前沿现在承担得起的……
方年放下筷子,抹抹嘴:“说起人才这个事情,有个事情你参谋一下。”
“我想在近期让庐州前沿再新招聘5千人,你看看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能比较缓和低调。”
“五千这么多?”关秋荷一愣,“庐州那边是有什么变动吗?”
方年嗯了声,简单道:“昨天中午,孙书跟我打了个电话,他应该要走了。”
“昨天下午三点之前,庐州前沿收到了地方投入的第二笔资金45个亿。”
听方年说完,关秋荷明白过来:“行,我想想。”
“……”
电话里,孙淦泷并没多说。
是方年猜的。
去年底,方年通过与庐州地方的多次磋商,一共为庐州前沿募集了100亿资金。
其中80亿是庐州地方投资,20亿为银行贷款。
庐州地方第一次拨入了35亿,同时协调银行给庐州前沿贷了20亿,这都是在春节之前就完成的资金注入。
前沿投入了的20亿基本集中在了专利授权、知识储备上。
而神龙1号的研发总费用是56亿。
不过5月23号时,陈建业院士从湾湾回到申城,庐州前沿账户上的资金就已经只剩下14亿多一点。
不看亿这个单位,就是个百以内的加减法,怎么算都应该是19亿才对。
实际原因很简单,在4月初方年去庐州之后,秘密启动的保密自研项目消耗了这将近5亿的资金。
截止到今天,庐州前沿也只接到了700万片芯片的订单:
小米1s的200万片,三星电子的500万片。
生产成本是22.7美元一片,这是经过严格核算,计算良率、单片专利授权费等在内的成本。
当然是不统计前期研发投入成本。
算下来也只需要10.85亿人民币的生产费用,怎么也用不着把约定的45亿急着注入庐州前沿。
毕竟庐州前沿的总账目以类似于上市公司财报的形式相应通报给庐州鑫城、庐州城投。
就是说会有大类支出、人民币等值现金留存等。
所以很明显,孙淦泷近期将有变动,于是方年打算最近再给孙淦泷送一份不起眼的人情。
如果说订单合同属于发展良好的高调实例,扩招就属于是不起眼的低调实例……
“……”
关秋荷换了个坐姿,转了个话题:“说到庐州前沿,白泽实验室的定价策略是真艰难,不知道什么时候白泽才会实现盈利。”
“一两年内应该不太容易,就算是按照220元每片的合同价,神龙1号也要售出8600多万片,才能覆盖所有前期投入。”方年叹道。
闻言,关秋荷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