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赶考去也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

第351章 赶考去也 (第1/3页)

深秋时节,寒风萧萧,书生在路,长剑在怀。

阳谷范家的十三秀才范之文此时也踏上了赶考之路,他也不是第一次考发解试了,不过和之前的两次应举不同,现在他已经不是阳谷义门范的少族长了。

因为阳谷义门范不存在了!

家分了,也要败了。

本来聚族而居的义门,现在分出了几百户,本来可以遮掩起来的丁口、土地,现在全都暴露出来。而且除了其中的三户,其余的范家人都从官户沦为了普通的民户。

不仅田赋一文少交不得,连丁税、免役钱,也休想少交,还有各种杂税和摊派,也必须要交了。

在这种情况下,几百户范家人中的绝大部分都会渐渐败落,由自耕之农沦为佃客之户。而且,范氏家族现在也没有能力再供着所有的年轻子弟读书上进了。

考进士这种事情,对于个人而言是努力加上天才的问题。而对于一个宗族而言,其实是个概率问题……只要这个宗族有足够多的财力去培养足够多的子弟,也就是基数够大了,再低的概率,也是有可以出成果的。

这就是科举义门的模式为什么能在两宋流行的原因——真正皇封过的义门不多,但是类似的组织管理模式是很流行的——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让宗族抱团,以达到占有更多社会资源的目的,同时也因为在族内实行平均主义,可以让更多的子弟得到良好的应试教育。

呃,当然是应试教育了!不管宋朝科举考试的题目看上去有多么“精英”,实际上都是用知识面相当狭窄的儒家伦理道德去选拔人才。

所以选拔出来的人,并不都是真正高素质的精英。当然不排除有真正的精英通过应举步入官场,因为接受精英教育的人也可以考中进士。

比如章惇的侄子章衡就是个射箭百发百中的状元,那是因为他们章家从唐朝开始是世代官宦,子弟当然可以接受高成本的精英教育了。

而对所有子弟进行精英教育的成本,却不是寻常的义门家族可以负担的。大宋封建社会的精英教育怎么也得精通六艺吧?这种东西向来都是贵族和门阀玩的,义门老农民怎么玩?就算要玩,以义门的财力也只能供少数子弟接受六艺精英教育。这样义门就难免转化为等级相对森严的世家门阀了。

至于武好古准备推进的那种六艺书院加大学或军事学院的教育模式,根本就是精英教育的升级版,在宋朝差不多就是高等精英教育了!

六艺只是基础啊!学好了六艺还有大学高等教育或军校的军事精英教育,真是贵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只有富豪和贵族才能自套腰包去承担这两种教育,而要依靠公办(商市办)的话,目前也只能让少数人接受这种程度的高等教育。

以大宋如今的生产力水平,如果要推行六艺书院加大学或军事学院的高等教育模式,那必然会造成极大的不公平,绝大部分进入大学或军事学院的机会都会落入贵族和富豪子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