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岳和卖马 (第2/3页)
所以这憨厚少年的马,其实也只是刚刚能入武好古的眼而已。
“小郎君说得也对,”武好古哈哈一笑,插话说,“某家这朋友就是信口说来。不知小郎君如何称呼?”
憨厚少年道:“小底姓岳名和,汤阴县人。”
汤阴岳和?没听说过……
武好古只晓得宋朝有个岳飞,现在大约还没生养出来呢。
“你家是养马的?”武好古又问。
“我家养马,也种地。”岳和如实回答。
原来是个富农。
武好古知道,能养得起马的农民是不可能太穷的,多半是个有几十上百亩田的富农,养马应该是个副业——河南人多地狭,主动养马的农户极少。不过大名府周遭因为三易回河事件的影响,人口没有恁般密集,人均土地也多,便有了养马的可能。
而且大名马市上多少也有点需求,也就促成了养马这个产业出现了。
不过养马业在河北也不会有太大规模,看看这个有点清冷和破旧的马市街就知道了。临近的羊市街、驴市街上的生意,可是相当火爆啊!
听西门青说,这个马市街是条极老的街巷,大约是唐朝魏博藩镇的时候出现的。那时魏博军对战马的需求极大,才促使马市的产生。
而如今,宋朝的官军由群牧监提供战马,不需要从市场上购买。民间对马匹的需求不大,远远比不上对羊和驴子的需求恁般火爆。
另外,民间也不需要高大强壮的战马,走马、挽马、驮马的需求反而更大——其实宋朝各地都有马,西北有番马、西马,河北有土马,京东有东马,江淮有淮马,四川有川马,江南还有小小的兔儿马。
所谓大宋不能养马,就是一个传说。
而大宋的马市上对战马没有兴趣才是真相——不是大宋朝廷不需要战马,而是市场不需要。
因此岳和带来的这匹四尺三寸有余的“大马”并不好卖,活脱脱是一匹亏本的滞销马。
“这马还行吧?”武好古这个马盲又扭头征求西门青的意见。
“还行,”西门青看了看马,“不过你要骑它就得先阉了它,要不然一定把你摔下马背。”
阉割过的公马性情温和,容易驾驭。以武好古的马术才堪堪能骑,要是不阉割了,就不知道谁骑谁了。
“不阉它,”武好古忙摇摇头,对西门青说,“给你骑吧。”
“送给我?”西门青脸颊一红,脑袋垂了下去。
“这马多少钱?”武好古的“帐房”张熙载出面询价了。
“这马要八十缗。”
八十缗对武好古是小钱。
可是在汤阴县是能买上五六十亩好田的!而对这位卖马的岳和来说,这八十缗不仅可以还上去年他爹岳立得病欠下的医药钱,还能用来迎娶邻村有名的美人姚大姐,从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