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未来文坛领袖】

【第十七节 未来文坛领袖】 (第3/3页)

娄姨收起了棋盘,顾老先生看了一眼林依然,微微一笑,“郎才女貌,确是佳配。”

林依然没有想到这位老先生第一句话竟是这个,有点害羞,不禁红了脸,顾玉堂呵呵笑道:“唐宋之后,诗词没落,元曲虽好,较诗词终逊一筹,北周初期,文坛繁盛,似有崛起之兆,可惜时运不济,徒之奈何!你那篇《临江仙》,豪放大气,确为六百年少有之佳作,更难得的是你年仅十八岁,就能够写出这种千古经典之作,前途不可限量啊。”

张扬忙道:“顾老太抬爱了,不敢当。”

“当得!当得!”顾玉堂笑道,“你那几首华夏流行风歌曲,我也都听了,看了,浅白却不失古韵诗意,写得很好,《东风破》《千里》两篇尤佳!改元后恰值西方文化入侵,现在的年轻人都爱那些西方新鲜玩意,咱们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却非固守不变,好的、有价值的,咱们就接受,但接受了,华夏文化就不是华夏了吗?”

说到这儿,娄姨端着一个特制的小火炉回来了,上面还煮着热水,杨雨婷则捧着茶具,放在了石桌上,那小火炉里燃着木炭,火势熊熊,很快水就沸腾,杨雨婷温具、洗茶,动作娴熟,姿态优美,令人看之赏心悦目,张扬便是有心专注听顾老先生说话,却还是忍不住多看了好几眼。

顾玉堂早已对此司空见惯,继续说道:“佛教也是外来的,可现在呢?儒释道三家并立,早已演变成了华夏的佛教。不论什么外来的文化,到了咱们华夏,都别想将咱们同化,只能够被咱们华夏吸收,变成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我相信眼下年轻人的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再过几年、几十年,早晚都会明白这个道理,不过想要将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总要有人站出来,去牵这个头,我们这一辈都老了,没剩下几个,像他们这一辈……”

顾老指了指那位宫羽先生,“本来有几个不错的苗子,可惜也不怎么被眼下的年轻人喜欢,我年纪大啦,不知道哪一天就醒不来了,也不知道这一闭眼,要过多久,才能够有人站出来。”

老先生很欣慰的笑了笑,还没说话,忽然嗅到了清新的茶香,低头一瞧,杨雨婷正将清澈明亮的茶汤注入茶盏之中,纵谈千古、心忧华夏的老先生脸色霎时就变了:“恩施玉露?”

听到这个名字,那位宫羽先生一愣,而后盯着那清澈明亮的茶汤,贪婪地嗅着清新茶香,眼里就露出了一抹惊喜来。

杨雨婷平静地道:“是啊,怎么啦?”

顾老先生一下子苍老的面容上皱纹都在颤抖:“这可是今年最新的极品高山玉露,我就只剩这么一点啦!”

杨雨婷甜甜一笑,双颊梨涡浅现,眸如弯月,说不出的甜美可爱,一边将茶捧给各位,一边道:“所以我要抓紧尝尝嘛。”

老先生心疼的捧起晶莹剔透的莹白茶盏,闭上眼贪婪地吸了一口那恩施玉露独有的清新茶香,然后才小心地抿了一口,一副吃蟠桃、饮琼浆的珍视享受。

张扬不怎么懂茶,也没听过恩施玉露,不过见老先生这表情就知道肯定是珍藏的好茶了,林依然却是知道知道恩施玉露的,恩施玉露起源于唐朝,属于比较罕有的传统蒸青绿茶,以香鲜爽口称著,是华夏十大名茶之一。

顶级名茶里,一般以普洱、龙井、大红袍居多,极品恩施玉露林依然也并未见过,可能让顾老先生如此心疼,其珍贵程度是不需要怀疑的,小妮子看了一眼杨雨婷,明白她是知道自己爱茶才会把老师珍藏的好茶拿出来的,就朝她会心一笑,杨雨婷则向她眨眨眼。

老先生细细品了茶,闭目品味余香许久,才露出一副很享受的表情,看了一眼张扬,继续道:“没有想到忽然凭空冒出来你这么一个怪胎,年纪轻轻,天赋奇佳,音乐写得好、唱得好,受那些年轻人追捧,这本已是难得,可你偏偏诗词也写得好,汪老说看到你将华夏流行风发扬光大,推行了起来,以后闭眼了也无憾,现在我也有此感,只要你不走弯路,未来华夏文坛领袖,舍你无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