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万事预备 (第2/3页)
就方便了许多。”
杨宣凝一笑,说着:“现在天下未定,事端繁多,有许多事情,早一日处理,就对朝廷多一日益处,朕安敢懈怠,只等日后统一天下,给万民修养生息,国家政平,自然事情就少上许多了,那时朕再安享太平不迟。”
内阁亲事,外人不许随意进出,房玄龄亲自挽袖磨墨。内阁众臣,就开始批阅,时有议论几句,二个时辰后,这些奏章才批完。
杨宣凝就笑了:“好,下面的事情,就是拟旨,或者内阁公文,发行天下了,朕就离开了,以后就辛苦各位先生了。”“臣等恭送圣上。”
等圣驾离开,大殿上又沉静下来。批示完毕,到执行到下面,还有许多工作,宋缺一直望着,看见如此,心里都很感动。
杨宣凝和内阁大臣的勤政,配合如此默契。真是励精图治!
如此,汉统可兴,再现大汉之盛,威镇四海,混元宇内,相比已是不难。
杨宣凝理完了政,却又想出来走走。帝驾出行,当然要事先准备,因此半个时辰后,杨宣凝才得以便衣出宫。
随行者,却是侯希白。此人风流,游玩正是适宜。
此时,还是二月底,天气寒冷,半年中久不出宫的杨宣凝深吸一口。
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田。
长安郭城共有南北十一条大街和东西十四条大街,纵横交错地把郭城内部划分为一百一十坊。其中贯穿城门之间地三条南北向大街和三条东西向大街构成长安城内的交通主干,其中最宽敞的是等若洛阳天街的朱雀大街。阔达四十丈,馀者虽不及朱雀大街的宽阔,其规模亦可想见。
长安除朱雀大街外,最着名就是位於皇城东南和西南地都会市和利人市,各占两坊之地。市内各有四街,形成交叉“井”字形的布局,把整个市界划为九个区,每区四面临街。各种行业的店铺临街而设。每区之内,尚有小地巷道,便其内部通行。两市为长安城最热闹的地方,酒楼食肆不少更是通宵营业,为长安城不夜天的繁华胜地。
此时。长安已经完全恢复了繁荣,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如鲫,比之洛阳的热闹有过之而无不及。
富户人家地宅院固是极尽华丽巍峨,店铺的装置亦无不竭尽心思智巧,担桶梁架,雕饰精美,或梁枋穿插,斗拱出檐,规法各有不同。
杨宣凝看了,不由叹息,如果不是心有成见,他也要定都在此了。
不过,当杨唐正式定都在洛阳后,长安的繁荣就会退色,毕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在长安,虽然还会保持大都市的繁荣,但是却不会有“千古传诵说长安”地历史了。
有得有失,无非如此。
“公子,长安现在,已经稳定,再不见去年之乱相了。”侯希白说着。
“哦,你给我说说现在长安地情况,我知道的,都是大体。”杨宣凝很感兴趣的说着。
侯希白说着:“南洋贸易日日而盛,因此店铺中多有外货,据说大秦也有人前来,黄发蓝眼,和中土甚是不同。”
果然,杨宣凝见得店铺中除销土产百货外,其他珍玩亦无不具备,酒铺食店,林立两旁。行人肩摩踵接,好不热闹,已经有几分太平的兴盛气象。
虽然知道这本是大隋地遗产,无论是谁继承了这基业,只要稍加修养,就可得盛世,但是此时身为主人,君临天下,感慨别有不同。
“朝廷设市政署,管理城中一切买卖,以统一度量衡和戥秤来衡量,又有新钱发行,因此现在城中越发繁荣了,此是德政,不过,大水养得多种鱼,北雷南香雷九指,最近入得长安,和明堂窝胡佛并立。”
雷九指似乎是师承于鲁妙子,内阁大臣学生作这行当,似乎大是不妥,有心干涉,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
面对这种情况,杨宣凝笑了。
城中繁荣如此,不能不说国事政局已渐趋平定兴旺。
如今他才二十一岁,已经为皇帝,能做多少事情啊!
更因他是来自二十一世纪地人,虽然身为皇帝,但是还是能从一个更超然地角度去看待这时代的一切。
五胡入侵地结果,其实就是汉族和胡族的一次混血和融和,原本历史上,上天选择半胡半汉的李世民作为皇帝,也可以说是气数,如今这点已经被他改变。
改变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杨宣凝极不认可这种民族融和,融和本是大道,但是却只有“汉体胡用”才是正道。
可是,李世民创造的时代,不拘泥胡汉之别,却只导致了汉族文化、技术、经济、政治向胡族辐射,众所周知的日本大化改新,就是全盘吸取唐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