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朔风起

第十一章 朔风起 (第2/3页)

御案上的物件被悉数推下,宁帝龙颜大怒,“快让太子、郑观,内阁大臣还有各部尚书前来见朕,快去啊!”

“是……是。”曹福连忙跑了出去。

等到他带着众人回来时,永宁宫的地板上已是一片狼藉,宁帝颓丧的坐在龙椅之上,脸上写满了阴沉和愤怒。曹福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宁帝的脸上流露出这样的表情了。

穆之策连忙拾起地上的军报,只见上面写赫然着,“元纥犯边,凉羌关失陷,总兵马德阳及所部两万余人悉数战死。”

“关外夷族,狼子野心,朕属实不该轻信他们,都说说吧,该怎么办。”宁帝愤怒地语气中夹杂着些许苍凉。。

“元纥人控制了凉羌关以后,我大宁与西域通商来往之路便会被阻绝,臣以为,趁元纥人还未在凉羌关坐稳之时,应尽早发兵,收复凉羌关。”首辅杨天栋道。

“朕也是这么想的,不知何人愿往啊?”

“儿臣愿往!”一脸愤恨的穆之策急切道。“家国有难,社稷有失,儿臣身居东宫之位,此刻最应当为君父、为大宁效力。”

“好!太子就该有太子的样子!朕命你……”

“陛下,臣以为不妥!”郑观向前踱步,打断了宁帝的话语。

“为何?”宁帝疑惑道。

“太子身为储君,关乎一国之本,断然不可轻出。臣以为,北平军是距离凉羌关最近的大宁主力,北阳王又常年与塞外部落作战,派他前往凉羌关最为妥当。”

“臣等附议。”郑观的话让在场的众臣工纷纷点头。

作为当年平定东远之乱的主帅,御林军的最高统帅,郑观的见解在大宁朝野自然很具有说服力。

一番思虑之后,宁帝点了点头,“那就按郑卿说的办吧。内阁即刻拟旨,命北阳王亲自率军前往,收复凉羌关。另外,传旨秦州,关停榷场,所有滞留榷场内的元纥官员和商人立即扣押,等候发落。”宁帝坚定道。

“父皇……”穆之策还是想再争取一下。

“勿要再多言了……社稷真正需要你的时候,朕会派你去的。”

凛风关外,燕长风率领的铁骑正缓缓行驶在白茫茫的雪原之上,在稀薄雾气的笼罩下,这支数量庞大的队伍根本看不到尽头。

天穹之外,苍凉的鹰唳惊空遏云,一只凌厉的海东青在盘旋之后,落在了燕长风的肩头。

燕长风从它爪下取出了密信,目光冰冷道:“叔父的速度果然惊人。”

“报!北阳王已率北平军主力向西而去。”一名纵马的探子疾驰来报。

“火速传书左贤王,留下少许人马驻守凉羌关,即刻率大军前往秦州与本汗汇合。”燕长风命令道。

“是”

“传我军令,加快行军速度。”燕长风朝着传令官大喊,口中的白气不停地向上升腾。

随后,燕长风从怀中掏出了一张图纸,随手将它扔在雪地里,那是穆之寻废了半条命给他画的秦州暗哨机关图。既然现在元纥全军上下都已经知道了图纸的内容,那就没有必要再留着它了,他抖落了肩上的雪花,手中的青龙戟闪着的锋利的寒光。

明亮的旌旗在风中招展,赤衣戎甲的北平军步骑主力正浩浩荡荡地向西而去,北阳王旗之下,那位披盔戴甲的老将正是大宁的王驾千岁—北阳王陆天远,眼角的微皱和两鬓的些许白发让他显的成熟和稳重,挺立的鼻梁和坚毅的眼神依稀可见当年的风华。

今年入秋以来,陆天远时常会梦到二十年前父亲战死时的场景,都说五十知天命,可如今五十又五的他却想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四十年戎马倥偬,大小战役身经数百次,唯独这次却显得忧心忡忡。元纥此番的行动来的如此突然而又坚决,他们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夺取通往西域的商道吗?想到这里,陆天远皱紧了眉头,转身对一旁的上官旬邑道:“你即刻带一支人马前往秦州,支援子羽,我担心那里会出事情。”

“末将遵命。只是王爷您……”上官旬邑有些放心不下。

“放心吧,本王纵马驰骋四十余年还未曾有过败绩,这把老骨头……结实着呢。”陆天远笑着宽慰道。

秦州城北的山林之上,虎头营的暗岗仍在密切地注视着北方山谷的东向,雪地中的炭火依稀还冒着几分热气,那是他们晌午做饭时剩下的。

“炭火快熄了,石头,你去取些木柴来,还有,带几个人再去检查一下周边的机关。世子爷交给咱的任务千万不能松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